众所周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都在提高,由于平时没有注意饮食或者运动方面的问题,导致其血压不断升高,在血糖升高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后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积极控制好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平时还要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的变化,一旦察觉到血糖异常升高,还需马上就医。那么,糖尿病患者在自行监测血糖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1、做好相关记录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时候,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因为血糖的详细记录能够反映血糖的变化趋势。如果察觉到血糖短时间内有明显的变化,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在详细记录的过程中,能够为下次血糖监测提供依据,做好对比。这样才能掌握血糖的具体变化,看看是否血糖出现了异常波动。
2、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糖尿病患者在自己监测血糖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糖测量仪器。现在血糖测量仪器的种类非常多,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家用血糖仪。一般来说,血糖仪的选择需要从便携性,准确性等方面考虑。这样才可以提高血糖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更加方便快捷地测量出自己的血糖。
3、测量方案要正确
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测量方案。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测量的时间就需要合理注意了,每天测量的次数在五次左右,而且最好在饭前饭后都进行血糖的监测。这样才能了解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变化以及餐后血糖变化,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
4、操作要规范
进行血糖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很多人没有注意血糖测量操作的正确性,经常胡乱测量,这样测量出来的准确度就非常低了。因此,在使用血糖仪测量血糖前,需要先详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才可以获得准确的血糖值。另外,多次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不要将一次测量作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