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时用药的方法有局部和全身。全身用药是在需要全身用药的情况下使用。比如感染时用抗生素、比如口服降血压的药物,比如许多癌症的化疗。全身用药是通过血液循环使药物扩散于全身,方法有口服、吸入、输液等。
一、输液时使用静脉的原因
1、动脉血压较高,一方面影响输液,另一方面针孔处在输液中和输液后都容易出血。
2、动脉位置较深、不可见、搏动、壁厚、管腔细,所以不利于进针。
3、拔针后需要压迫止血,由于动脉的以上两方面的特点,动脉的压迫力度和时间都要强于静脉。一方面,动脉的特点决定了其压迫不易;另一方面,有时候在某些部位可能只有一条主要动脉供血,压迫可能导致缺血,而静脉则吻合丰富,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
二、输液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颤和发热。严重者高热可达40~41℃。
2、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太快,在短时间内注射了太多液体,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超负荷,造成水肿。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过快过多的输液会加重心衰,重则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塑料管,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4、空气栓塞。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净,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随着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可产生缺氧、紫绀,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有些中成药物或其他类有絮状沉淀的药物会引起输液后严重不良反应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