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甲肝),是因RNA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各年龄段均有患病概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常发病的高峰期。本病发病过程为自限性,非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为少数,如今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甲肝的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分为四种类型:
1、急性黄疸型,感染者初始经14~44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多数急性起病,有肝压痛及叩击痛,怕寒发热、困乏、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并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则无明显症状,经治疗,2周至4个月,患者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病程短,病情较轻,易忽略,仅表现为无力、无食欲、肝区疼。
3、急性淤阻型甲型肝炎,消化道症状无明显特征,尿色偏黄,皮肤、巩膜明显偏黄,部分伴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
4、重型甲型肝炎急性,发病速度快,病期在2周内,黄疸加重,频繁恶心无力、腹胀、且易出现神经精神问题。主要有意识障碍、扑翼颤动等体征。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出现明显降低。
甲肝的预防
首先应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对甲型肝炎病人要进行隔离处理,与甲肝患者保持距离,其次经过系统的治疗来切断传播途径,甲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往往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水引起感染。所以日常应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避免病从口入,再者对于未感染者,建议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做到提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