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是指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止血药的作用机理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第二,是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第三,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
一、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1、安络血,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回缩断裂的毛细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脆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脑垂体后叶素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加压素的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由于肺小动脉收缩可以减少肺的血流量,降低肺静脉的压力,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的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1、维生素K1,是参与肝内各种酶原合成必要物质,适用于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各种出血疾患。
2、止血敏,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可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适当凝血物质,加快血块收缩,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
三、抗纤溶的药物
1、6~氨基己酸,对纤维蛋白溶解原的激活因子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止血目的。
2、氨甲苯酸,止血原理与六氨基己酸相同,但是效果比较强,对一般性的渗血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