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桌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人,一种酒量甚好、千杯不醉,另外一种则是一杯就倒,甚至滴酒不沾。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喝完酒之后不容易醉,但全身会发红,俗称“喝酒上脸”。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大”。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人喝完酒后会全身发红呢?
一、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是与“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密切相关的。酒精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和甲醛一样都是有毒物质,相比较而言毒性较低),乙醛又经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而排除体外。正常来说,人体中都存在着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乙醛脱氢酶的缺少,就会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继续留在人体内。如此一来,人体喝酒后就会出现醉酒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等。值得注意的是,擅长喝酒的人,如果喝酒过多、过快,从而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的情况。
二、饮酒后全身发红,其实是酒精过敏
由以上可知,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取决于两种酶的数量,而这两种酶的多少又是由基因决定的。个体基因不同,两种酶的数量也不同,从而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也各异,这才出现了个体酒量差异以及喝酒后个体表征不同的区分。也就是说,从基因上就决定了很多人是不适合喝酒的。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酒量的确可以通过锻炼获得一定的提高,但提高一般不会很大。因为人的酶系统是有遗传因素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的数量和比例早已经成定局,因此,“酒量”也会遗传。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可以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酒到了一定的量,也不会有醉酒的反应,“千杯不醉”也由此而来。但是,喝酒全身变红的人,其实是因为其体内两种酶的数量过少,无法及时分解酒精而导致的。当人体中酶的转化跟不上酒精的摄入时,乙醇和初次转化后产生的乙醛就会大量停留在体内,乙醇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乙醛则会使人体的血管扩张,出现皮肤潮红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脸部发红甚至是全身发红。
总而言之,喝酒会脸红的人,其实身体的解酒能力更弱,并不能大量喝酒。并且,这样的情况从根本来说就是酒精过敏而导致的。在生活中,因为饮酒而导致的猝死等事件屡见不鲜。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对于实在推不掉的酒局,也应该在饮酒前做好准备,多摄入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减慢酒精的吸收。或是准备一杯解酒茶,缓解酒精对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