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指由于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等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又名心肌梗死。欧美地区为心肌埂塞高发病区,而美国是其中之最。以上地区共同点即是饮食习惯多是含高油脂高热量的快餐食品。随着时代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中国也步入了这一阶段,中老年人饮食生活不规律,导致中国的心肌梗塞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
一、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性疼痛,并且通过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都无法缓解,而且伴有烦躁不安、出汗等症状。
2、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出现位于上腹部的疼痛,少数患者出现颈部、咽喉等部位的疼痛,以上的症状都易导致误诊。
4、身上会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或者发热等症状,高龄患者可出现神志障碍。
5、多数患者伴有呕吐、腹胀等肠胃不适症状。
6、发病初期易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尤其是发病24小时内。
7、在发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急性左心室衰竭,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几天后出现这一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
二、心肌梗塞的病因
1.过度的体力劳动,剧烈的体育运动,连续性紧张劳累等。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严重的也可诱发斑块破裂。
2.突然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
3.部分的心肌梗塞患者是在暴饮暴食之后发病,尤其是食用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
4.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高发时段,所以中老年人要注重保暖。
5.临床上,有多数病例是老年人由于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必须重视,改善肠胃功能。
6.吸烟、大量饮酒也是诱发心肌埂塞的其一病因。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民众也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心肌埂塞是近几年的高发病种,民众也十分重视。所以必须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向公众普及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医学常识普及等方式,尤其是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教授民众正确的急救方法,很多病例是由于发病后急救不当导致了病情的恶化,首先要懂得心肌梗塞的前兆并及时治疗,再者就是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