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生,自寻短见,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其实,青少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他们每天要面对家人的督促,老师的批评,也要面对考试,面对各种同学,有攀比现象,有自卑的心理,有考试的焦虑,以及不想上学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今天小编告诉大家青少年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五个方法预防心理疾病】
1.善于自我调节
为了保持良好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应该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方法。比如走进大自然、欣赏音乐、多接触阳光等,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会使你心情愉快。
2.培养业余爱好
适度紧张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的失落感,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以缓解紧张感,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3.运动锻炼
运动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且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大脑衰老。
4.正确认识自知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5.保护心理宁静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青少年存在哪些心理异常】
1、学习问题
青少年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
2、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青少年心理疾病怎么治疗比较好】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办法
1.自卑
(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自卑对人的身心发展三大危害:
① 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 容易消蚀人的斗志;
③ 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 2)自卑形成的原因
自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学前儿童一般不知道自卑,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评价自我。他们的自我还停留在“自然我”的水平上;上了小学,“社会我”开始突现;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形成,然而自我意识还不能一下子成熟,不成熟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我”。过低要求自我的人,得过且过,因而也不容易自卑。问题出现在过高要求自我的人身上。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十全十美,必须时时处处都比别人强。可是现实中的自我达不到,因此就自卑起来。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中等或者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②生活中的挫折导致自卑。哲学家斯宾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的人原本是豪情万丈,但是由于遇到了挫折,便觉得自己太无能,因而瞧不起自己。
上面就是小编列出的几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如果你是家长,要经常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多了解一下他心里的想法,多换位的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学生喜欢怎样的上课方式,尽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不过这不代表放纵。
【了解并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心”问题一: 厌学
小希(化名)是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一直担任学习委员,但是升入初中后,她发现自己学习很吃力,成绩也总是跟不上。每到考试,她总会以肚子疼为借口,想法设法逃避考试,家长和老师反复沟通无效后决定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李老师在与小希沟通后,分析认为:小希小学时成绩不错,但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她的成绩有所下降,逐渐让她失去了自信心,没有了学习动力。每次考完试成绩不好,小希就觉得压力大得喘不过气,她甚至想要放弃学业。于是,她渐渐变得厌学。
李老师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升学和前途,这让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如果有的孩子一时学习跟不上,家长要放松心态,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定位。
“心”问题二:人际交往障碍
童童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建材商场,生意的繁忙和各种应酬让他们无暇顾及儿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童童说,他一两个月才能见上父母一面,每次见面,爸妈最关心的就是他成绩如何,身上的零花钱够不够用……在父母看来,让儿子每天吃饱穿暖,给他提供最好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就已经尽到了责任。随着童童一天天长大,做父母的发现儿子变得沉默寡言,仿佛总有心事。但是每次问起,童童总是避而不谈。突然有一天,童童的母亲发现儿子给抽屉上了锁。在和丈夫商量之后,他们趁儿子上学的时候,撬开抽屉偷看儿子的日记……终于有一天,童童发现了父母的行为,并与父母发生激烈争执。“你们从来都不关心我……你们只关心赚钱!”童童说出这番话后没几天就离家出走了。童童的父母在网吧等场所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儿子。那之后,童童变得越发沉默,每天放学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回到家里甚至不跟父母说一句话。父母试图和童童交流,但每次都演变成责骂、抱怨,甚至争吵。童童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
心理老师表示:“作为父母,不只是关心孩子吃饱穿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情好不好。家长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化解困惑。偷看孩子的日记,这会让童童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父母不尊重自己,他会更不信任父母,也更加封闭自己……”老师希望父母能够理智、友好地同孩子对话,用心跟孩子沟通交流。
王女士的女儿衿衿今年13岁,小眼睛,矮矮胖胖的。班上的同学都笑话她,还给她起了外号,叫她“水桶妞、大脸猫……”班上的同学经常拿这些绰号来取笑她。因为经常被同学以绰号取笑,衿衿变得非常自卑,不愿意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不跟同学们一起玩,她成天琢磨着怎么减肥,甚至不愿意去学校上课,成绩直线下降。今年3月,衿衿在体育课上因为接力跑成绩不好,拖了小组的后腿。同学小佳,在全班同学面前指责衿衿,并嘲笑她学习成绩差,体育成绩也是全班最差……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衿衿,冲上去推搡小佳并动手打伤了她。
心理咨询老师表示:“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中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健全,带有嘲笑性质甚至是侮辱性质的绰号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时期难以释怀的创伤。特别是在长相、身体、装扮、行为、家庭状况等方面有缺陷和弱点的孩子,嘲笑就会成为孩子心灵发展最早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其性格的健康形成……起外号看似只是开玩笑,实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不仅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严重的会导致校园暴力。”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灾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交往恐惧症
对人的恐惧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
于是时常主动避开他人,不与他人说话交流,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内心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
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