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年轻的朋友们,因为早上不注意饮食,总是因为肠胃造成真菌感染,而造成肠胃出现腹泻的现象,其实这也很正常,偶尔性的腹泻是因为排毒肠胃当中消化不良而造成的,那么长期腹泻的后果是什么呢?或许大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接下来的文章当中,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该怎么办呢!
【经期拉肚子怎么办 】
1、脾气虚证:
是指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薄(质稀),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者,治疗上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汤),取党参30g,炒白术10g,扁豆10g,茯苓10g,甘草6g,山药10g,莲子肉10g,桔梗6g,薏苡仁10g,砂仁5g,用水煎服。
2、脾虚肝旺:
是指经前或经行之时腹痛即泻,泄后痛止,兼见胸胁痞闷,嗳气不舒者。治疗上选用痛泻要方,取炒白术15g、白芍10g、陈皮6g、防风10g,用水煎服。
3、肾阳虚证:
是指经行或经后,大便泄泻,或五更泄泻(晨起时腹泻),经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者,治疗上选用健固汤合四神丸,取党参30g,炒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10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用水煎服。
【告别拉肚子日常调理有要诀】
1、避免风寒。
平时经期应尽量避免洗冷水澡及淋雨涉水等,以免损伤人体阳气。
2、调畅情志。
避免紧张情绪及较大的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肝郁乘脾。
3、谨慎起居。
平时及经期应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工作、学习过度劳累,防止房劳过度等。
4、注意饮食。
经期忌食生冷寒凉食品,以及牛奶、大豆制品及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泻的饮品或水果。
5、注意保暖。
平时应少吃生冷、油腻、过于甘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使脾气更虚。
【长期腹泻的后果有什么呢】
肛肠专家介绍,腹泻期间,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了障碍,而且还要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者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常见腹泻的并发症有: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 、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
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他: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所以,要及早的治疗腹泻疾病,避免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 腹泻是什么意思】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2、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拉肚子什么穴位】
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