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老年人上了年纪之后,多多少少的身体方面都会有一些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些支气管和肺部的问题,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年人一直咳嗽,很有可能就是有气管炎,像气管炎这样的疾病,反反复复发作,难以根治,老人气管炎怎么治好啊?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治疗的偏方吧。
【宝宝支气管炎食疗方】
桔梗半夏五味子饮
材料:半夏9克、半夏9克、五味子9克、生麻黄、细辛3克、生石膏30克。
做法:将这些材料加三碗水煎至一碗,趁热饮用就可。
服用方法:一般以岁以下的孩子一剂可以分5次进行服用,一岁以上的孩子也是每日一剂,分3到4次进行饮用就可了。
此方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食疗方。
葱白粥
材料:葱白5克、糯米60克、生姜5片。
做法:先将糯米放到水中浸泡两个小时,然后将米捣烂,同葱白一起煮粥。
服用方法:此粥可趁热食用,特别适合给宝宝当小点心吃。
此方具解表助发汗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因为风寒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更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麻黄杏仁
材料:麻黄、苓茯、紫苏子、杏仁、桑白皮各3克、生姜一片、大枣一颗、甘草适量。
做法:把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净之后5碗水煎至1碗,加适量冰糖。
服用方法:此方为一剂,一剂可分成4到6次进行服用,每次服用之前可在加热。另外建议两岁以下的麻黄可适当少放一点。
此方具有温中止咳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远离小儿支气管炎的方法】
1、保证宝宝的充足休息时间
除了咳嗽外,患支气管炎的宝贝身体不适的反应不明显,但妈咪要尽量避免宝贝剧烈活动、兴奋喊叫等,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多给宝贝讲讲故事,让宝贝安静地待在床上,保证呼吸顺畅均匀,减轻支气管的压力。
2、宝宝保暖很重要
寒冷的刺激会加重病情,所以妈咪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宝贝增减衣服,北方的宝贝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时一定要戴口罩和围巾,睡觉时也要注意保暖。
3、宝宝睡觉的房间保持恒温
在宝贝不在时开窗通风换气。北方干燥的暖气屋里,最好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避免让宝贝接触到厨房烟雾,大人也不要抽烟,烟雾会刺激宝贝的支气管,让病情加重或者反复。
4、可以给宝宝进行适当的按摩
妈妈可用拇指沿着肺经循行的路线,从肩部到宝贝的拇指,轻轻按压宝贝手臂的外侧,达到宣肺止咳安神的作用。力度要轻,按压时间为宝贝每两次呼吸的间隔。
【老人气管炎怎么治好啊】
1、原料:黑芝麻250克,生姜汁125克,蜂蜜125克,冰糖125克。做法:炒黑芝麻,用生姜汁拌炒;蜂蜜蒸熟,与冰糖熔化后混匀,待冷却后再与姜汁、炒黑芝麻一起拌匀,放入瓶中封闭备用。服用方法: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功效:用于老年性哮喘。
2、原料:茶叶15克,青盐3克,白砂糖9克,三棱9克,雷丸9克。做法:先将盐、糖煮化后,火药末调匀备用。服用方法:每服9克,白开水送服。功效:用于过敏性哮喘。
3、原料:茶叶末6克,养麦面120克,蜂蜜60克。做法:茶叶末,养麦面和蜂蜜拌匀备用。服用方法:每次取2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功效:用于一般哮喘。
4、原料:去皮酸石榴8克,生山药45克,甘蔗汁30克,鸡子黄4个。做法:先加水一大碗煮山药,然后加入其余3味,火候不宜过大,片刻即成。功效:可治久咳哮喘症。
5、原料:胡桃仁2枚,杏仁一小撮,瓜子仁60克,蒜头梗10厘米。做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可治哮喘。
【气管炎按什么穴位】
1、头部按摩治疗气管炎
有效穴位:迎香、百会、上星、桥弓、百劳等穴,及肺、气管、对屏尖等耳穴。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点按左右迎香穴各50-100次。用右手拇指指腹点按上星、百会、百劳各50—100次。用双手拇指指腹部抹桥弓20-30次。揉捏对屏尖6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以轻柔为宜。
2、手部按摩治疗气管炎
有效穴位:太渊、鱼际、合谷、孔最等。按摩手法:以上穴位每天点按50—100次,每天两次,1个月为1个疗程。症状平复后患者应坚持每天按摩1次,并做适当的身体锻炼。按摩手法:肺、支气管反射区每次各推压20—30次。
【气管炎止咳化痰偏方】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30克,金银花30克,黄芩12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薄荷(后下)9克,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枇杷叶12克,炙麻黄6~9克,生石膏30克,碧玉散(包)18克,鲜芦根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甚时24小时内服2剂,分3~4次服。
【加减】发热甚者,加连翅、鸭跖草各30克;喘甚者,加地龙、枳壳各10克;咳久者,加炙百都、南天竺子各12克,去鲜芦根加石斛30克;咽痒甚者,加急性子9克,威灵仙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