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在有生命体征的时候,心脏无时无刻都在跳动。心脏的跳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血液、营养物质等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生命结束了,此时人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另外,健康人的心脏跳动速度以及脉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都是有讲究的,只有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机体健康才有保障。那么,正常人的心跳、脉搏,正常跳动范围是多少呢?
心跳和脉搏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1、心跳
心跳的次数其实就是心率,心率是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称为安静心率。如果是成年人,心跳为60~100次/分,心跳次数的差异会受到年龄,性别,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人,其心率越快。老年人的心率一般比较慢,而且女性心率会比男性要快,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平时自己的心跳可以保持60~100次/分,那就说明心脏功能正常。而比较理想的心率为55~70次/分钟,心跳每分钟不要超过100次,如果总是超过100次,需要警惕心动过速了。
2、脉搏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正常人的脉搏的搏动速度和心跳一致。成年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平均是每分钟70-80次,而老年人脉搏一般比较弱,而且脉搏搏动次数比较少,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因此,人的脉搏也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是成年人,需要避免脉搏经常超过100次/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人的心跳和脉搏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两者存在很大差别。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心率,而脉搏则是动脉搏动的情况。一般有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后,此时动脉压力变大,血管管径扩张,因此浅表的动脉才有搏动的表现,这些就称为脉搏。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次数一样,因此平时需要注意心脏的健康保养,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如此一来,人的心脏,脉搏等跳动速度才会正常。如果心跳、脉搏等出现异常,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查明原因,通过合理的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