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导读: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的病人的皮肤、巩膜等变黄。最高正常胆红素为17.1μmol/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和未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

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的病人的皮肤、巩膜等变黄。最高正常胆红素为17.1μmol/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和未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形成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对其的摄取和排泄的能力范围。还有就是因为溶血引起的贫血,缺氧以及红细胞被破坏的产物的毒性作用,会削弱肝细胞用来代谢胆红素功能,导致未结合的胆红素残留在血液中,引起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1、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针对溶血病本身的治疗,去除病因,如疟疾引起的红细胞损伤可以通过根治性疟疾纠正,去除诱因如G~6~PD缺乏症病人不可以吃蚕豆,不能用氧化作用的药物。

2、对症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浆置换,自身免疫性溶血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的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脾脏切除术等等。

3、退黄治疗,治疗一般用茵栀黄,四美泰等,具体的用药要到正规的医院,听从遗嘱进行使用,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溶血不缓解,黄疸的褪色是比较困难的,就是当时退了色也是暂时性的。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76434.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