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其中肝细胞最多,肝脏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ALT会大量释放进入血中,所以谷丙转氨酶常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谷草转氨酶则主要分布在心肌组织,其次是肝脏、骨骼肌等组织,当相应的细胞受损,细胞浆内的AST释放入血中,就会使浓度升高,正常情况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是较低的。所以谷草转氨酶也是作为心肌炎疾病和心肌梗死的辅助检查。
作为肝功能检查指标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主要用于判断人体的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两种酶一般是同时升高或降低的,比值的正常范围为0.8~1.5之间,在这里谷草/谷丙0.6的话是偏低的,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当病毒复制破坏肝细胞时,首先使细胞膜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液中ALT大量释放,而AST位于线粒体内居多,所以急性肝炎谷草/谷丙<1>1时),则需要小心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
最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急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起病常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长持续7~10天后可出现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表现,部分也不出现黄疸,往往这类患者起病稍缓慢。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不能只看谷草/谷丙比值来单方面下定论,因为只有当谷草和谷丙异常升高或降低,这个比值才有参考意义,如果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都是在正常范围内,则比值无意义。正常人的谷草转氨酶值为15~40之间,谷丙转氨酶值在9~50之间,我们要先看这两个值是否正常,然后才确定比值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