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血小板低不能吃的四种药

导读:血小板含量较低的患者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止血困难或不明原因出血、淤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尿血、便血、呕血现象,需要提高警惕。血

血小板含量较低的患者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止血困难或不明原因出血、淤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尿血、便血、呕血现象,需要提高警惕。血小板较低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一定要多加小心,尤其要注意以下四种药物的使用。

1、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

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多指抗凝血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栓类疾病。如果血小板水平较低的患者误用了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到血小板的凝聚功能,甚至有加重内脏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肝素等。

2、减少血小板数量的药

血小板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受到外界影响、药物作用时可能会失活,进而丧失其凝血功能。失去活性的血小板堆积在血液中,就会变成一种废物。能够减少血小板数量的药物主要包括阿糖胞苷、氯吡格雷等等。

3、抑制血小板生长的药

血小板低下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但其根本原因是机体产生的血小板严重不足。如果误用了抑制血小板生长的药物,会导致血小板比例再次降低,甚至有诱发凝血障碍的危险。抑制血小板生长的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等。

4、加快血液流动的药

可以加快血液流动的药物多见中药,因此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的患者应当格外小心。低血小板患者体内的血流速度加快,会有更大的几率造成出血点。当身体血管某处出现损伤时,无法在短期内聚集足量的血小板,会影响到机体的凝血功能。常见药物主要包括三七、红花、川芎、丹参等等。

血小板低的患者使用以上4种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是治疗疾病需要,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具有其同样功效、但成分不同的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替代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用量严格控制,同时注意饮食补充,以降低对身体的损伤。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64223.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