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及治疗

导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妊娠特发性脂肪肝等,它是妊娠晚期特有危急重症,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变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妊娠特发性脂肪肝等,它是妊娠晚期特有危急重症,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可发生在妊娠28~40周,多见于35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多胎孕妇,发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并出现黄疸等症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

1、起病初期仅有持续性的恶心呕吐、乏力、腹痛、头痛的症状,在3天至一周内可出现黄疸。

2、同时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如不立即分娩,终止妊娠,使得病情继续进展,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出现瘀点、消化道出血、低血糖、意识障碍、尿少、无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常于短期内死亡。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

1、首先要卧床休息,给予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并需要输入血液,进行换血或血浆置换。

2、通过维生素C、支链氨基酸、辅酶A、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等西药药物等进行保肝治疗。同时应尽快终止妊娠才是产科治疗的关键及重点所在。

3、并且可以通过中药进行长期调理,改善预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63993.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