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黄先生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全家欢呼雀跃,视若珍宝,但洗澡时,孩子妈妈突然发现胖小子两边“蛋蛋”不一样大,这让全家人心情急转谷底,陷入恐慌:我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黄先生急忙带着宝宝前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经该科王德娟主任医师接诊并检查后,发现宝宝为交通性鞘膜积液,马上收治入院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当天即康复出院。幸亏及时求医就诊,这把全家人都吓得不轻的“蛋蛋”积液,总算byebye了!
那什么是鞘膜积液呢?今天就请出王德娟主任医师,带你了解一下这个关于“蛋蛋”的奥秘。
引起男娃双侧阴囊不一样大小的原因有很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解释说,其中一个常见的病因就是鞘膜积液。而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增多而形成囊肿者,称为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7-9个月时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同时附着于睾丸的腹膜也下移形成鞘状突。出生前后鞘状突大部分闭合,仅睾丸部分形成一鞘膜囊。正常时鞘膜囊仅有少量浆液,当鞘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失去平衡,如分泌过多或者吸收过少,都可形成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分为哪几种类型?
1、睾丸鞘膜积液
2、精索鞘膜积液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4、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
王德娟主任医师指出,交通性鞘膜积液尤为值得宝宝父母注意。因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是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有时可有腹腔内脏器进入鞘膜囊,导致先天性腹股沟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会有什么症状?
得了交通性鞘膜积液,小孩可能并不会有任何疼痛感,然而家长可在阴囊或者腹股沟处观察到肿胀,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肿胀可能在躺下或休息时减轻,于活动增多或者哭闹的时候变得更明显。积液少时无明显不适,积液量多时才感到阴囊下坠、胀痛和牵扯感。
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危害:大量积液时有可能会影响排尿、行走,合并腹股沟疝时,可能发生嵌顿疝。
治疗措施:
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患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则需要在每次的儿科保健体检时格外注意这方面的检查,一直到孩子满1周岁,通常积液可自行吸收消退。如果积液超过1年,建议采取外科手术解决。一个目的是为了移除阴囊内的液体,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修补腹腔和阴囊之间的开口。如果合并腹股沟疝,孩子阴囊部位肿块平躺无法回纳、出现触痛或者存在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这可能提示出现了嵌顿疝,需立即就诊,可能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交通性鞘膜积液需要采取怎样的手术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种:
1、传统开放手术:沿腹股沟切口或下腹部切口,处理皮下各层结构,游离鞘状突至内环后结扎。
2、腹腔镜手术:脐部周围小切口,建立通道及气腹后即可观察到未闭的鞘状突,用带线针经皮肤穿刺进行结扎。
腹腔镜较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在于:
1、可同时观察双侧鞘状突,减少对侧二次手术的风险。
2、切口小且隐秘,不影响外观。
3、操作简单,误伤周围组织风险小。
提醒各位宝爸宝妈
时刻关注宝宝的“最新情况”
发现问题也不要害怕
第一时间求医寻求正确指引帮助
千万不要听信“秘方”
以免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科学育儿才是“硬道理”!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
(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