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结束之余泡个热水脚,以此缓解白天的劳累。但是,泡脚真的百利无一害吗?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泡脚?今天就来看看泡脚的学问。
中医的传统理论中,有“一年四季沐足”的说法。但是,正常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泡脚是不利的,如:
1、太饱太饿的情况下不宜泡脚:众所周知,泡脚时人体会因温度上升导致血液循环加快。所以,过于饥饿的时候泡脚会引起头晕的不适情况。而在饭后半小时内泡脚,会影响肠胃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恶心或呕吐的症状出现,建议饭后一个小时后泡脚。
2、脚气患者在发病期不宜泡脚:在脚气病的发病期脚部会起脓疱,温度控制不好会导致脓疱破裂,这样会导致伤口进一步感染。如果洗脚盆消毒不彻底,脓疱内的病菌会传染到其他用泡脚盆的脚上,造成传染。同样的道理,为了防止细菌传染或伤口感染,脚部有炎症或皮肤的患者在痊愈之前都不宜泡脚。
3、脚部冻伤患者不宜泡脚:冻伤需要时间让身体用气将寒气驱赶出体外,用热水泡脚会使体内温度突然由冷变热,可能会导致皮肤开裂等情况的出现。
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脚的,以下人群就不适合泡脚:
1、糖尿病患者不宜泡脚。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十分脆弱,而且糖尿病患者对于外界温度变化不敏感。一旦水温没有控制好,就会导致皮肤开裂、产生水泡,导致发炎和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泡脚。
2、静脉曲张患者不宜泡脚。有很多静脉曲张患者以为泡热水脚可以使得自己静脉通畅,但是,泡脚时只改变了身体的局部血流循环,没能够改变静脉的回流速度。在这种脚部血流量加速,而身体其他部位血流量没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腿部浮肿。同理,也不能用热水袋敷伤患部位。
3、心脑血管患者不宜泡脚。患者在泡脚的同时,神经会变得极为亢奋。如此一来,毛细血管便会出现局部性扩张,加速血流量,在短时间内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会快速增加。长期往复,对于病情的恢复有着极大的副作用,不利于治疗和康复。
总而言之,泡脚虽然舒服,但一些特殊人群要注意泡脚的方式和时间,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