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怎样补脾气呢_脾胃养生有十个方法

导读:经常会看到一些生完孩子的产妇或者一些久病不愈的人脸色苍白,气血两虚,四肢冰冷,同时还伴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等症状。其实这一系列症状就是脾气虚弱的表现,脾

经常会看到一些生完孩子的产妇或者一些久病不愈的人脸色苍白,气血两虚,四肢冰冷,同时还伴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等症状。其实这一系列症状就是脾气虚弱的表现,脾作为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人体血库”之称。所以补脾气也是大多数人必须要做得工作,那么怎样补脾气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脾胃虚寒如何调理 】

  1、注意保暖,起居规律

  注意保暖: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要更加呵护。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

  起居规律:冬季起居要遵循早卧晚起的原则,睡眠时间要适当延长。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否则会损伤脾。

怎样补脾气呢_脾胃养生有十个方法怎样补脾气呢_脾胃养生有十个方法

  2、忌食生冷,避免饱食

  尽量避免生冷饮食、海产品,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尽量避免饱食、暴饮暴食;不能因为虚寒就吃一些过于温补、温燥的食物,比如煎炸烧烤、人参等,因为长期服用会引起“上火”,正所谓虚不受补。建议在健脾气的基础上,适当加用一些温补的药物。补脾气的药物、食物有:党参、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大枣、薏米(不宜长期食用,性寒,需要炒用)、栗子(气滞腹胀、泛酸烧心的人不宜食用)。& 

【脾胃养生有十个方法】

  1.饥饱要适度

  宋代的苏东认为,饮食适度是长寿的最基本条件。经常是“已饥方食,未保先止”,他认为这样能够“宽胃以养气”。清代的尤乘认为:“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臃滞而难化”。所以很多的养生学家,都提倡在饮食方面要节制。

  2.饮食速度要慢

  在《养病庸言》中有提到:“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表示:“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食物消化的开始,是胃肠消化的根本基础。因此,在饮食方面,讲究细嚼慢咽。

  3.饮食时间要定时规律

  在《千金要方》中表示“饮食以时。”就是说饮食必须要定时,要有规律,才能够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生命的营养要素。

  4.生气后不要进食

  雇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这说明了,在进食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到消化问题,应当尽力排除,这样才有利于胃的消化。

  5.进食谨和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表示了主食和副食要多样化的重要意义,食物要杂,并且多样化,这样才有利于健康,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6.饮食清淡为主

  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倡饮食要清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勿进肥浓、羹肤、酥油酪饮”等。他还主张“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7.饮食的甜和咸不要过度

  《素问·奇病篇》中表示:“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吃糖过多的话会伤害到脾胃,并且生痰损害牙齿,容易患上消渴,也就是糖尿病。《千金要方》中说:“咸者伤筋,多食咸则筋脉伤。”现代的研究证明,盐吃多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尤其是容易让人患上高血压,可以使人减少寿命。

  8.食物温度要适中

  “适温而食”,“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这是《内径》中关于饮食寒热要适中的忠告。食物过热过烫过冷过冰,都会对消化道造成一定的伤害,过寒则会伤害脾胃,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要任意吃冷饮。

  9.饮食要干净清洁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禽兽鱼虫禁忌》中说:“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10.餐后养生很关键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化,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怎样补脾气呢】

  脾在五脏中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内脏,这主要取决于脾的主运化的生理功能。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从而确立了脾为后天之本的特殊地位。然而,由于脾与胃都参与了人体的消化吸收,故历来常把脾与胃合论,而称脾胃同为后天之本。

  当人们精神上受了打击、心情不好时,总吃不下饭,这跟脾是有关系的。人情绪低落郁闷会伤害肝脏,肝脏在五行中属木,能克制属土的脾脏,脾脏受伤后影响食欲,不仅食物入口乏味,而且根本就没有饿感。

  健脾的药材及食物有山药、白术、苡仁、土豆、白扁豆、红薯等,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炖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醒脾效果会更好。

  现在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很多人的身体都开始发胖,但有一部分人胖,不是因为吃的好了,只因为气虚,需要健脾。中医讲“气”,气虚会使脾的运作不正常,把气补足,身体机能自然恢复,能够正常代谢,自然就瘦下来,达到应有的体重、体型,所以健脾的作法主要在补气。

【脾脏出现健康问题的征兆】

  首先,就是舌苔会出现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主要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是红色的,舌面会有一层舌苔,轻薄并且还非常干净。如果舌头的边缘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齿痕,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的话,看起来滑而又湿润,那么就说明身体内是有寒气的,如果舌头粗糙并且很厚、发黄发腻的话,则说明我们身体内有湿热。

  第二个表现就是食欲会下降。

  在中医理论当中,当湿气进入我们的身体之后,最伤害的就是脾脏。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我们的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当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症状,但是也有一些人的食欲是不受影响的,但是吃了会有很强烈的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脾弱的表现了。

  第三个症状就是早晨起床之后有不适的感觉。

  脾脏虚弱的话,在清晨起床以后会有胸闷气短、头晕脑胀的感觉,这就说明了我们的脾胃功能是比较虚弱的。中医理论上认为,脾气一虚,肺气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食疗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4、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29123.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