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中年人神经衰弱注意什么?_神经衰弱应该如何控制

导读:神经衰弱是中年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一般脑力劳动者发病比较多。神经衰弱大多长期积累而来,或者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加班熬夜,导致人的神经出现疲劳,从而引发人出现的

神经衰弱是中年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一般脑力劳动者发病比较多。神经衰弱大多长期积累而来,或者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加班熬夜,导致人的神经出现疲劳,从而引发人出现的神经衰弱,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讲解一下神经衰弱患者要注意什么。

【神经衰弱应该如何控制】

  · 中年期神经衰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大脑活动的过度紧张。一般说来,脑细胞的耐力比较好些,在紧张的活动后只要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如果中年人长期处于强烈和持久的紧张工作状态,脑细胞不能得到持久的休息和恢复,就可能出现神经衰弱。此外,由于精神创伤引起的持续而强烈的忧虑、悲伤、恐惧、痛苦、委屈等也可引起神经衰弱。特殊的性格对神经衰弱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胆怯、敏感、缺少自信或较任性、易急躁、自制力差的中年人较容易患神经衰弱症。

  · 中年人如果发现良己已有某些神经衰弱的症候,应及时到医院和心理门诊进行治疗,避免神经衰弱的进一步发展。

  · 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焦虑剂和其它协调兴奋与抑制之间平衡的药物以消除中年人的紧张、疲劳、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活动疗法。即让中年患者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劳动锻炼,特别是那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更应该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达到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目的。实践表明,让病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参加一些短期的集体劳动,对于治疗中年人的神经衰弱是有益的。而不少体育活动,诸如长跑、练拳等等活动对于稳定中年人的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神经衰弱是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衰弱的解答,大家都了解了吗?小编建议患者要改善心里状况,平时别太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时候“见怪不怪,起怪自败”千万别有点不适就找药吃、找医生看等等。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年人神经衰弱注意什么】

  神经衰弱患者平时要注意心情抑郁的情况发生,因为在生活之中,郁闷会使神经衰弱:天气变冷最怕肝气抑郁,轻者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则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并大大降低人体免疫能力。

  神经衰弱患者平时要注意不要经常堵通宵熬夜,过多的熬夜,对于自己的身体是会熬出肝功异常: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保证足够的睡眠,劳累了一天的肝脏才能得到完全休息。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血液归肝的时间,也是肝脏最好的休息时间。

  神经衰弱患者平时要注意在平时的时候不要不运动,尤其是过多的吃一些食物,会导致代谢紊乱:过度摄食、过量夜食等常常扰乱肝脏的宁静,导致垃圾过多,代谢紊乱,为肝病发生提供条件。因此,虽然天气变冷后胃口好,食量大,但每餐七分饱,晚餐吃得少,睡前不零食”,仍是养肝的不变准则。

  温馨提示:在发生了神经衰弱疾病的时候,患者的身体饱受危害,这样的疾病我们千万不要延误不治疗,一定呀把握住最好的治疗时间,在患病之后,注意一些不良的生活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才可以。

【失眠和神经衰弱的区别有什么】

  失眠症与神经衰弱有许多相似地方。都是以失眠主诉求助,一般情况没有明显区别,都是女性多于男性(1.5:1),平均年龄差别比较大,33-37岁;都是有阳性家族历史,大约10%,说明遗传因素有影响;分别有68%,54%使用安定类药物;两者预后不久好,80%的失眠症和66%的神经衰弱在2年内治愈,失眠症稍微快一点点,预后好于神经衰弱;失眠症与神经衰弱的情绪特征为烦恼、容易紧张、容易激惹,可以有轻微的焦虑、抑郁,但是不占。

  失眠症与神经衰弱的诱因分别是89%和85%。失眠症与神经衰弱都有更改诊断或者交叉诊断。失眠的情况十分常见,大约43%的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的失眠率为10-20%,失眠症约占人群的10-50%,然而失眠是一症状而非诊断,对于一位以主诉失眠的求助者,正确作出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的诊断并非易事。首先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比较复杂,在鉴别诊断时尤其要排除这类疾病。

  神经衰弱的容易兴奋是入睡前的杂乱的难以控制的回忆和联想增多。所以失眠症以入睡困难为主,他们可能是指向性思维活跃的程度明显强于非指向性思维活跃度,也可能与失眠症的其他症状比较少,入睡困难就显的更加突出有关;神经衰弱以多梦为主,与他们大脑皮层功能弱化,神经容易疲劳,又容易兴奋有关。

  神经衰弱的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潜伏期延长,患者常感到不足和多梦,且梦境内容多为恶梦,能清晰回忆,所以患者感到十分苦恼。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神经衰弱伴有顽固性失眠,我们就应该想到此诊断不是神经衰弱,而是焦虑、抑郁或强迫症或是内源性抑郁症的可能。目前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有扩大化的问题,值得引起医生的重视。

  我们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失眠和神经衰弱都会给人的睡眠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各位朋友出现了上述的情况时,建议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无论是失眠还是神经衰弱都是必须要尽早治疗效果才是比较明显的。

【上班的人如何预防神经衰弱】

  【1】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却总忘东忘西,出门忘了带钥匙,上学上班忘了带手机等等,刚做过的事情转眼就忘。

  【2】每天无精打采,上班上学昏昏欲睡,到了睡觉的点就精神。

  【3】情绪波动大,为一点小事就可能郁闷,别人一句无心之语就能被激怒,引发一顿怒吼,但事后就后悔不已。

  【4】爱哭,凡事爱往坏处想,而且一想就得哭,哭完了才觉得痛快。

  【5】入睡变难或睡觉变轻,一点动静或光线就会惊醒,如呼噜声、脚步声、窗外路灯等,而且翻来覆去再也难以入眠。

  【6】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觉得做啥都累,就想在一个地方坐着或躺着。

  【7】一点小事,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总觉得无法解决,以至于唉声叹气,终日愁眉苦脸。

  【8】喜欢与别人吵架,稍不顺心就跟人吵,听到好消息,马上就大喜过望,不能自已。

  【9】胃口变差,觉得没有食欲,但又没有胃部疾病。长期便秘或习惯性腹泻。

  【10】头痛、头胀、头部有紧压感、颈项坚硬,有时还表现为四肢酸痛。但这几种疼痛并不是因过度劳累造成的,而是无缘无故地发生。

  【11】把正常心跳误认为是心慌,有的人甚至还觉得肠子在腹中跳动。

  【12】安静时或临睡前经常耳鸣,觉得耳内有流水声、有风吹声、机器轰鸣声等各种怪声音。

  【13】反应变迟钝,对人和事都很冷漠,更严重的男性还可能出现阳痿,女性会月经不调。

  【14】伴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等。

  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

  神经衰弱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1.思维消极:抑郁心境可导致思维消极、悲观和自责、自卑,犹如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感到任何事情都困难重重,对前途悲观绝望。神经衰弱患者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微不足道得过失和缺点无限夸大,感到自己对不起他人、家属和社会,认为自己罪恶深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有的病人还感到活着毫无意义,生活在人世间徒然受苦,只有一死才能逃出苦海得以解脱。这种自杀观念强烈者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或监护,自杀成功率相当高;

  2.精神运动性阻滞:典型表现是行动迟缓,精力减退,缺乏兴趣和活力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务和日常活动都懒得去做,整天无精打采、身心疲惫,严重者呆若木鸡或呈抑郁性木僵状态。病人对周围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工作没有一点儿热情,平素衣着整洁的人也变的不修边幅;

  3.躯体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阳痿、闭经、乏力等。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各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较常见。神经衰弱的躯体症状往往查无实据,且多为非特异性的,难以定位,但一定要排除躯体疾病。

【神经衰弱按摩哪些穴位】

  神经衰弱按摩哪些穴位

  角孙穴

  位于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将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角孙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顶两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处。将右手中指指腹放在头顶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风池穴

  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将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神经衰弱的其他按摩手法

  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分推前额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前额正中两侧,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双拇指适当用力沿前额分推至太阳穴0.5~1分钟。

  搓手摩面

  将双手相互搓热,然后分别放在同侧面部,轻轻摩揉面部,反复操作5~10次。

  对按头部

  双手掌放在头部两侧,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0.5~1分钟。

  震耳孔

  将两手食指指尖插塞入同侧耳孔,轻轻震动10余次后猛力外拔,反复操作10~20次。

  推头部

  双手呈爪状,放在同侧眉部上方,适当用力从前额梳推至头后部,连续做10~15次。

  文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3个治疗神经衰弱的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穴位不仅能让你保持头脑清醒,对身体也有保健的作用哦。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29088.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