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在成长发育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病痛。而在孩子发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带孩子到医院治疗,避免让孩子留下病根或者加重病情。那么小儿病毒感冒发烧怎么办?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小儿感冒的种类有哪些】
1、 外感风寒 症状表现为怕冷、发低热、无汗、头痛全身痛、痰稀、咳嗽痰为白粘痰,四肢酸痛、舌苔薄而润,脉浮。
2、外感风热 表现为高热、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不怕冷,头痛,咽喉痛,舌苔微黄、口干、出汗多、舌苔白而干燥、脉浮数(较快)。
3、 外感暑湿 多发生在夏天,由湿邪侵袭引起,患者发高热、头晕脑涨、心中燥热,容易感到疲倦,无汗、口干,伴有呕吐、恶心,尿量少而黄,舌苔黄腻等。
4、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5、单纯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小儿病毒感冒发烧怎么办】
感冒多是病毒导致,一般就是抗病毒、抗过敏、解热镇痛药物的三位一体疗法。常用的药物是复方氨酚烷胺制剂,如果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花感冒颗粒来治疗,有咳嗽症状的应该加用抗菌消炎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这些都应该请临床医生视具体病情斟酌选用。
发烧本身是显示机体正在和病菌病毒作抗争的一个信号,也是许多疾病的表现症状。一般来说,孩子发烧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耳朵感染、尿道和胃肠感染或是其它多种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尽管小儿发烧相当常见,但也会令父母一筹莫展,犯如下的错误: 错误的体温测量时间 孩子的平均正常体温是37℃,但一天中会有上下变化。有的孩子在短短的数小时内体温会上下相差近2摄氏度。通常清晨体温最低,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有时体育锻炼、情绪兴奋激动、进食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也会导致体温升高。父母应该在孩子完全平静下来,或是在吃完一顿热菜热饭30分钟之后才测量体温。另外,向医生叙述孩子病情时,应告诉医生你是在一天中的哪段时间给孩子量体温的。
【小儿感冒与支气管炎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小儿感冒最怕的就是引起支气管的感染或者肺部的感染。感冒是指鼻和咽部的炎症,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的话,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的感染。
感冒不愈小心支气管炎
当孩子感冒发烧治疗不愈而又出现了咳嗽时,要警惕发生了气管炎。
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随着病变的发展,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转为带有痰咯声的咳嗽。年龄大些的孩子咯出黄色脓性痰,但婴幼儿不会把痰咯出来,常常咽下而不易观察到。也有的患儿则表现为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咳嗽,使孩子痛苦不堪,或伴有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小儿虚胖,发烧咳嗽后出现了哮喘性呼吸困难,即呼吸增快,有哮喘声,鼻翼随呼吸而扇动,吸气时肋窝加深,那么可能得了哮喘性支气管炎。
家庭护理
家庭中护理这样的小儿要注意多喂加糖的温开水,可使痰液稀薄,经常更换体位,促使其分泌物易于排出。同时要加强小儿营养。如发现患儿对某种物质或药物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无痰期可用止咳药,婴幼儿严重干咳时还可用镇静药,但在有痰期最好不用止咳药,以化痰祛痰为主,遵照医嘱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对于哮喘型支气管炎的患儿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日后遗留支气管哮喘。
咳嗽的时期一般在7-10天,如治疗及进恰当则可缩短其病程,但有时可迁延2-3周,尤其是体弱的小儿,甚至见好后又复发。对于反复发作的小儿为预防其复发,可进行皮下注射气管炎疫苗,即每1毫升含呼吸道常见菌9亿个,可从0.1毫升开始,隔周一次,若无反应每次增加0.1毫升直至0.5毫升,10次为一疗程,效果显著者可用几个疗程,在每年发作季节前1个月开始注射,缓解季节内暂停。
另外,还可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施治,达到治愈疾病、防止病情发展的目的。
1、风寒咳嗽
咳嗽,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怕冷无汗,舌苔微白,可使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有粘稠痰,色黄,不易咯出,颜面红热有汗,或有流黄鼻涕、口渴、舌苔薄黄,可用桑菊饮加减。
【小儿感冒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2~3周后ASO滴度可增高。
查看详情gt;gt;【小儿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查看详情g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