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身子弱,脾阳虚,有人选择吃人参和市面上各种补品来大补,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所谓的脾阳虚症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以物补物,那么,如何补脾阳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吧。
【4款养生粥能补脾健脾】
1、银耳大米粥
材料:银耳、大米、梨子。
做法:银耳提前泡发,然后撕成小朵备用;大米清洗干净,先加适量清水放到锅中煮开;将银耳放进大米中搅拌均匀;梨子洗干净之后去核切块,然后把梨块加进粥中,直到煮熟即可使用。
功效:脾胃不好的朋友吃银耳大米粥有生津、润肺的效果,粥里的梨块还能起到治疗咳嗽、便秘的效果,这款养生粥特别适合脾虚的朋友食用。
2、芝麻粳米粥
材料:芝麻、粳米。
做法:芝麻炒熟之后研磨成粉末备用;粳米洗净之后加水煮到8分熟,然后加进芝麻粉搅拌均匀,等到粳米熟透即可关火。
功效:芝麻是生活里常见的滋补品,常吃芝麻有益精生发、养脾润肺的功效,很多朋友不喜欢吃甜腻的芝麻糊,那么这款芝麻粳米粥一定能合你的意。
3、莲子芡实粥
材料:莲子、芡实、大米。
做法:莲子与芡实、大米分开洗净,然后一起放进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煮熟即可。建议在煮粥的时候可以多放点水,以免过于粘稠。
功效:莲子芡实粥适合脾肾两虚的朋友食用,这一类型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的症状,莲子与芡实能帮助你恢复体力,健脾开胃。
4、板栗核桃粥
材料:板栗、核桃仁、大米。
做法:板栗可提前用水煮熟,然后去壳拍碎备用;核桃去壳将核桃仁掰碎备用;大米洗净之后煮开,煮到米开花之后将板栗、核桃仁加进大米中直到全部食材都煮熟即可。
功效:板栗有补肾健脾的功效,核桃仁则具有补脑的效果,这款养生粥对于因为脾肾不足而出现头晕眼花、小便频数等病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吃什么补脾阳呢】
脾肾阳虚症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症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阳虚泄泻者:泄泻多于黎明之前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阳虚便秘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喜暖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宜食食物: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如何补脾阳了吧。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方法补脾阳,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同时要多补充睡眠,注意锻炼身体,祝您健康。
【调养脾虚的方法】
1、饮食调理是关键
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三餐要规律,早餐是万万不可省略的一顿饭,早上最好可以喝养脾胃粥,小米就是一种不错的健脾胃的粥,同时如果可以加入红枣和山药会让自己的脾胃更加健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最好不要吃的太饱,八分就足够了。
2、按摩
我们可以经常按摩腹部,这样能够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果你经常大便干燥的话,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哦。
3、生活习惯要健康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时按时工作和生活,周末或是放假最好也不要随便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4、适当锻炼促代谢
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女人脾虚的表现】
1.皮肤肿
脾主运化水液,指的是脾对于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是很正常的,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反之,就容易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从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比如水肿等。
2.头晕目眩
女人脾虚,容易出现疲惫和乏力等情况,还会出现头晕目眩、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就容易引发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3.便血
脾主统血,这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能正常的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益于脉外,出现便血、月经过多,并且伴有脾虚等其他症状。
【这四个小动作帮助你养脾】
1.叩齿咽津
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
结束时,再用舌头搅动口腔,激发口腔津液后吞下,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此动作有滋补脾胃、固护肾气之功效。
2.擦胸腹
双掌五指分开,相对放在前胸乳下方,然后稍用力沿胁肋分向两边推擦,上下往返从胸到脐及至小腹,以发热为宜。此法可疏通肝经、脾经,能健脾养肝。
3.摩脘腹
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双手叠掌,以脐为圆心,先从小到大做圆形摩腹动作72次后,再从大到小摩动72圈返回。
摩腹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有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之功效。
4.擦丹田
将两手掌分别放在脐下小腹中央处,同时做上下摩擦30次,以渐感发热为度; 先将左手掌按阴囊(女按会阴),再将右手旋转摩擦丹田30-100次,左右手转换。
此法除有健脾壮肾之功效外,还能增强胃肠功能、治疗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