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 > 正文

预防骨质疏松戒除不良生活习惯_骨质疏松的食疗方

导读:预防骨质疏松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本病的病因尚不明了。一般女性自40岁开始,男性从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的矿盐和基质均有减少,骨量趋于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

预防骨质疏松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本病的病因尚不明了。一般女性自40岁开始,男性从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的矿盐和基质均有减少,骨量趋于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比男性多见,发生年龄出现的早,而且骨量丢失的速度也快。那么,预防骨质疏松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有什么】

  骨质疏松的症状一、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骨质疏松的症状二、身长缩短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

  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50PX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150PX。

【预防骨质疏松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以下的因素有关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由于骨转换的速度不同,不同年龄的骨量也不相同。儿童时期骨形成超过骨吸收,骨量不断增加,一直持续到35岁左右,该时骨量达到最高值,称为骨峰值(90%在20岁前积聚,10%在21~30岁前积聚)。

  1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的缺乏,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骨质疏松提前出现,这说明雌激素的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绝经后以雌激素减少为主,老年退化次之;甲状旁腺素,多数学者报道血甲状旁腺素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因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血钙值降低,从而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甲状旁腺功能研究结果,呈功能低下、正常和亢进三者均有;降钙素,有研究显示各年龄组女性的血降钙素水平较男性为低,绝经组妇女的血降钙素值比绝经前妇女为低,因此认为血降钙素的降低可能是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还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有关激素,还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

  2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白种人,其次为黄种人,而黑种人最少。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有关。

  3 营养因素钙的缺乏,已发现青幼年时钙的摄入量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有关。据报道低钙饮食(<10 mg/kg/d体重)者有3/4患有骨质疏松,而高钙饮食(>10 mg/kg/d体重)者仅有1/4患有骨质疏松;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即会加快出现;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不可缺少的,如缺乏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 废用因素肌肉对骨组织是一种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骨密度高。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人较易摔倒,伴骨量减少时,则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自我调理】

  1、以运动强健骨骼,可增加骨骼的矿物质含量。

  2、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质。

  3、熬骨头汤时加些醋,可帮助溶解骨头中的钙。

  4、服用钙质补充物,可将钙质补充物置一锭于醋中,若裂成数块,则较易溶于胃里,若无,应更换其它品牌。

  5、摄取足够的维他命D,以帮助吸收钙质。

  6、节制使用酒精。

  7、戒烟。

  8、限制咖啡因用量。

  9、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质促使钙质排出,而导致钙质流失。

  10、减少盐量,以免愈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出。

  11、注意磷酸的摄取量,理想的摄取量钙质与磷酸应是1:1,因钙质较不易被吸收,所以应增加钙质的吸收量。

  12、有骨骼疾病的家族病历、白种人、肤色白皙、骨架较小、体脂肪较少、四十岁以上、已切除卵巢、未生过小孩、停经期提早来、对乳品过敏的人较容易得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治疗常常存在哪些误区】

  1、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疗骨质疏松,是没有道理的。

  2、盲目补钙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

  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3、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错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骨质疏松的食疗方】

  1、 黄豆猪骨汤 : 鲜猪骨、黄豆。

  制法: 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黄酒,食盐适量,加水,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十分有益于治疗骨质疏松。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2、 桑葚牛骨汤 :桑葚,牛骨。

  制法: 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对治疗骨质疏松十分有效。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ys/13825.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