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情感心理 > 正文

​老人心理保健五要素 保持身心健康_老人心理的类型

导读: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老年人预防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来看看详细介绍。

【老人心理的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 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 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 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 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老人心理保健五要素 保持身心健康】

  第一要点、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第二要点、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第三要点、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第四要点、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第五要点、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为老人心理保健的方法】

  幽默:幽默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能够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变为融洽,有利于调节情绪和消除身心疲劳。目前,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推行“幽默疗法”,此疗法使许多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松弛,摆脱烦恼、内疚、抑郁的心理状态。

  音乐欣赏:音乐可以增进健康,辅治疾病,使人延年益寿。经常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有益于陶冶情操,舒心爽志,而且还有化干戈为玉帛,促进家人和睦相处的奇妙作用。从事“音乐疗法”的医生们指出,悦耳动听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影响大脑皮层,使内分泌系统增加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因而当一个人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呼吸就加深,神经就松弛,疲劳便得以消除。

  书法:书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活动。挥毫练笔,不仅得到艺术上的高雅享受,而且能怡情养性、增进健康。它与气功、太极拳相似:静中有动,外静内动。练字时,“意在笔先”、“凝神静虑”,运笔时气沉体松,专心致志,可使人心情舒畅,乐此不疲。

  绘画:绘画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的艺术活动,尤其是到野外一边写生作画,一边欣赏自然美景,有益于身心健康。国外一些医院还采用“绘画疗法”治疗疾病,让患者通过绘画,自然地将压抑在心头的感情发泄出来,调节精神,改善病情,加快恢复健康。

  赏花:在阳台上或家中种植花草,置身其中,心情舒畅清爽。定期浇花、施肥、剪枝、移植,也可以使人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医学家研究发现,芬芳扑鼻的鲜花对忧郁症、焦虑、妄想和恐惧症这些牵涉心理的病症具有特殊疗效。如天竺花香能使人神经安定镇静,促进睡眠,消除疲劳;米兰香味能使气喘患者感到心情舒适;熏衣草花香能使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得到缓减;丁香花香对牙痛患者有镇痛安静作用。

  读书:读书可以移情易性、振奋精神以增强免疫功能,颇具保健之益。国外已兴起了别具一格的“书籍疗法”,德国就有医院为患者开设了专门的图书室,使不少慢性病,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心理疾病的患者,沉湎于书中而很快康复。

  想象:近年,欧美一些国家,用“想象疗法”治病颇为流行。患者运用此法,至少可以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痛苦,减少折磨。“想象疗法”的秘诀在于给患者建立一种信心,使其看到希望,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

  宽恕:怒气深藏在记忆里,总会觉得愤懑,只有宽恕才能抑制沉痛的回忆。宽恕能治愈心理创伤,甚至能恢复友情,和好如初。

  自言自语:自语可以发泄内心长年所遭受的思想和感情上的压抑,从而获得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平衡协调。这是因为自己声音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可以产生安全感。

【治疗老人心理变异的方法】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的心理变异是可以克服的,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 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 后 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其次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 无 聊、 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 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 克制 和自我纠正。总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理变异,将有益于健康长寿。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xl/13283.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