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最近很多人经常容易出现英年早逝的情况,这可能是由我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存在着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们之间缺乏体育锻炼导致的,日常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们自身寿命,详细的为大家普及一下6大良好习惯助你延年益寿,来看看吧。
【延年益寿的十大中药是什么】
1、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2、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3、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4、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5、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服轻身延年”。现 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 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6、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 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7、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8、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平衡代谢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体衰老进程。
9、红景天
在古代本草中没有红景天的记载,是近代才发现的抗衰老新秀。它有补益元气,清热,解毒,止血,宁神益智的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红景天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作用,能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辐射、抗病毒、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工作效率,延缓机体衰老。
10、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在古代本草中不见其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组成中有多种成分与部分人参皂甙结构相同,近年来发现,绞股蓝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癌、调节内分泌功能,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转氨酶,预防肿瘤,抑制溃疡,缓解紧张,镇静、镇痛。
看了上述对于延年益寿的十大中药是什么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延年益寿的十大中药对改善这一症状是非常有效的,不过我们平时得好好注重养生方面。否则出现某种疾病会很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缩短了人们的寿命。
【6大良好习惯助你延年益寿】
1、坚持每天运动
执行方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必须是客观条件允许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装备。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窍门是: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要时时给自己奖励;最好找一个同伴。
2、多吃绿色食物
关注食物的来源,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对化学肥料、人工添加剂和防腐剂说“不”,注重调料、油脂和饮用水的质量。
3、调整生物钟
脸色晦暗、眼圈发黑、精神无法集中、经常容易感到疲劳、排便情况很差……此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调整生物钟。
有的人适合早上工作,有的人要到了下午才觉得清醒。如果是前者,每隔5~6小时的进食,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方法;若是后者,每天起床后给自己准备一顿富有营养的早餐,看看书或读读报纸,给自己多一点“苏醒”的时间,能比较容易进入清醒状态。
4、从现在开始戒烟限酒
烟草、酒精会让你变得更脆弱,有害身体健康。从现在开始计算自己每天吸烟的数量,学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解除烟瘾。无论是戒烟还是限酒,循序渐进地进行是比较好的办法。
5、控制好自己情绪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学家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易患心脏病。
当你开始愤怒、沮丧或得意忘形的时候,想想有另一个人正在看着自己,想想自己的情绪是否必要、可笑或有意义;感到压力的时候不应压抑,而是通过健康的手段去释放压力,如享受美食、与朋友聚会、听听音乐、运动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6、进行有条理的工作
为了减少出错的几率,为了让办事更加有效率,需要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先把当天要做的事情在脑中过一遍,按照时间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或买一本日历型记事本,记录每天的安排,注明时间、地点和事件。
【延年益寿药酒配方有哪些】
对于各种各样的药酒还是不能乱喝的,每一种药酒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功效,养生药酒有很多,中老年人如果希望自己更加健康硬朗的话就需要适量的喝些养生药酒,效果不错。
配方:黄芪30克,茯神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地30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陈皮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20克,肉桂10克,川芎15克,15克,龟板胶15克,五味子12克,羌活12克,高粱酒1500毫升。
制法:将羌活以上18味药挑拣干净,去杂质,共捣为粗末,用清洁纱布包好,放入盛酒容器中,加盖密封,浸泡60天。
功效:补气和血,益精补髓。用于气血虚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怔忡健忘,自汗盗汗,畏寒易感等。
服法: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空腹温服。
说明:周公百岁酒是中医传统补酒,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它用多种中药,补脾肺之气,益肝肾之阴,和血脉,填精髓,使精血旺盛,气血充沛,运化调和,神清心宁,故可活百岁矣。此方阴阳兼顾,配伍全面,对体弱久病或中老年仁体衰者,常服可令阴阳气血两和,百病可祛。
这些就是用来延年益寿的药酒配方,如果喜欢喝酒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对自己身体好的药材呢,这些药材如果用来泡制酒的话还有提神补肾的功效,对于男人来说功效特别的好,其实女人平时也是可以适当的喝点酒,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女人喝酒有保暖的功效。
【老年人怎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1、水潮除后患法
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面骸调畅,诸病不生,此除后患之功也。
2、运睛除眼害法
虚静趺坐,凝息升身,双目轮转十二数,紧闭即开,大睁逐气,每夜行五、七次,瘴翳自散,光明倍常。
3、搓涂自驻颜法
颜色憔悴,良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清早静坐,神气充溢,自内而外,两手搓面五七次,复漱津涂面,搓佛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悦泽,大过寻常。
4、起火得长安法
子午二时内外视,应闭息升身,则肾中之火生矣,火为水中之金,烹而炼之,立可成丹。且百脉通融,五脏无滞,四肢康健,而三化聚也。
5、梦失封金柜法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每寤寐之时,心要凝息定气,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变然,复以两手搓肋腹五七次,左右摇肩三两回,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正屈足侧卧,永无走无泄矣。
6、鼓呵消积滞法
有因食积者,有因气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滞为妙。凡有此等,便当升身闭息,往来鼓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怡然运五、七次,即时通快。常用此法,不止除病散气,若无病行之,自然真气增益,寿域可跻。
7、形衰守玉关法
形容枯槁,切须守炉,炉者,丹田也,丹田者,肾前脐后也,若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勿怠,而又运用于周天之火,自然生精生气生神,变衰颜如童子,若壮健行之,收效甚速。
8、观升鬓不斑法
人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散而鬃斑。以子午二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含光,中黄内顾,追摄两气,自尾闾夹脊升上泥丸,降下重楼,返还元海,憩息少时,自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五大长寿穴能够延年益寿】
1、命门穴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2、关元穴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中风脱证、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3、神阙
神阙即肚脐。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4、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4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乳腺炎、肠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