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得不到缓解的话,那么心情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些负面情绪一直常伴着你,那么就可能会给你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所以说还是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五种心理可以让老人更长寿,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老人想要心情好要戒掉六心】
嫉妒心生
同样是中年人,有的成功富裕,有的平凡贫穷;如果你是一位成功人士,不必洋洋自得。如果你还仅仅停留在温饱之中,不要心生不满,更不要有一股莫名的嫉妒之火在心中燃烧,嫉妒心只会使自己内心失去平衡,导致心理性疾病的出现。如果嫉妒心到了无法克制的地步则会害人害已害家庭。
看破红尘 死心
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要改变他们是不容易的,但中年人切忌死心眼,特别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中年人不能依仗自己经验丰富,认死理,而拒绝新技术、新知识。
劳心劳力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许多中年人都有不堪重任之感,对费心劳神的再学习,如上电脑班、外语班等,深感吃不消了,于是干脆放弃。生活一旦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人的精神面貌会一落千丈,工作和生活就会走下坡路。中年人只有挑战自我,才能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
贪念之心
中年人大多是家庭的支柱,上要赡养老人,下要培养子女成才,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中年人过度地看重金钱,甚至表现出对金钱强烈的占有欲,那么不但会危害身心健康,而且容易铤而走险把自己送上绝路。那么,中年人最忌有贪心。
大事伤心
中年被称为多事之秋。人到中年,身体疾病会增多,事业成绩可能因精力不足而后退,还可能遇到种种不测之事。人生就是这么复杂,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在遇到不幸之事时,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
小事忧心
中年人总有很多的事要想、要管、要做,公事私事交叉繁杂,肩上责任不轻。在现实生活中忧心忡忡的中年人居多。这对中年人来说,需要的是摆脱忧心的困惑,凡事要想得开,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这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老年保健五种心理可以让老人更长寿】
适当忧虑
研究发现,那些被父母说成“异常快乐与性情乐观”或“从来不发愁”的孩子,长寿几率反而低。弗雷德曼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劝告是:要快乐,要高兴,这样才会健康。
然而,新研究结果显示,发愁有时也是件好事。”多项研究证实,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对男性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心中担忧某事,便会全盘考虑各种可能性,做到有备无患。
做喜欢的事
研究发现,中年积极运动对长寿很关键。身体出问题才发誓要开始运动的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更能坚持。弗雷德曼表示,只要能从椅子上站起来,做什么都行,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遛狗、去博物馆等。
不过度乐观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一项4万名人参与的研究发现,过度乐观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险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飙车等,在10年里遭遇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更高。而对未来较悲观的人可能会更重视健康与安全,更懂得自我防护,并鼓励身边人一起行动。
喜爱社交
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寿,与亲友保持联系、帮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或志愿活动也有相同效果。
保持成就感
很多人认为,早退休早享福。但新研究发现,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科学家表示,舒适的工作环境、事业成就感能让人保持快乐。马丁博士表示,事业越成功的人早死的可能性越小。有很多追求目标的人往往更长寿。
【老年保健六则】
P、生活要有目的性,退休后依然。经常要想到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做,如何去做,甚至可以写个计划,留做自己的备忘录,使暮年生活依然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这样你的精神状态,肯定会比稀里糊涂度春秋要好得多。
E、包括躯体、头脑、精神三层涵义。躯体棗每天要活动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不必太剧烈),要成为不可缺少的常规习惯;头脑棗读一本新书,学一门新课,进入一个新的方向,探讨一个新的观念;精神棗回忆过去和幻想将来,想那些不可能的梦想,把自己带入多彩的科幻世界,这些都有极大的防衰效应。
R、玩游戏,像孩子一样或与孙子一起痛痛快快地玩,自我享乐,开怀大笑。大笑是最好的医药,可改变体内的生化状态。
S、休息、放松、睡眠。睡多睡少,以个人的感觉良好为准则,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无睡意,不必赖在床上,更无需用安眠药,看点书或幻想一段故事,可能是最好的催眠剂。情绪放松,精神愉快,有助于修身养性。
O、要使日常的生活环境充满氧气,居室要通风、换气,密闭空调室内要防污染;不吸烟,也避免被动吸烟;要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缓慢的、规律的深呼吸可促使肌体放松,缓解精神紧张,保持头脑的机敏。
N、定时摄取合乎营养的膳食,提倡平衡营养餐,包括水果、蔬菜、奶、肉、蛋和五谷杂粮。种类宜杂量宜少,不过饱,勿零食,控制糖、盐、咖啡和酒。少吃脂肪,多食含钙、含钾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老年保健十六要诀】
1、发要常梳:古人称栉发浴头,能明目祛风,可使落发重生,变硬变黑。
2、面要常擦:古人称浴面拭擦神庭,能祛除外感之邪气,使诸阳上升,血气不衰,人老而面红润,皱纹减少。
3、目要常运:古称运睛,能去内障外翳,纠正近视、远视、老年花眼等。
4、耳要常弹:古人称鸣天鼓、掩耳弹枕等。能增强听觉神经功能,防治耳聋、耳鸣。
5、口要常漱:古称唾液为胎食,又称金浆玉液,是人身体内不可缺少之宝。唾液是消化液的一部分,有抗癌作用,要随时咽下,以提神被气养心,开胃健脾。
6、齿要常叩:民间谚语云:“清晨叩齿三十多,到老牙齿不会脱”。
7、浊要常呵:古人称为鼓呵,能消积,去胸膈满塞,排除浊气,吸收清气,加大肺活量。
8、胸要常扩:古人称扩气,认为经常扩气能保护心肺,使气机通畅。
9、腹要常揉:古人称揉脐腹,能增加胃肠运动、消积、顺气。
10、腰要常活:古人认为活腰能强腰固肾。
11、谷道常提:古人认为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
12、肢节常摇:古人云:“常摇肢节百骸,关节日趋灵活”。
13、腿膝常压:俗语说:“人老先老腿”,经常压腿按揉膝盖,常点足三里,是中医防老延寿之法。
14、肌肤常摩:按摩,古人称为干沐浴,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肌肤,能使气血流畅,肌肤光滑、荣润。
15、足心常搓:古人认为,涌泉为人之海底,常搓涌泉,能固肾暖腰,使诸阳上升,浊气下降,提神健脑。
16、二便常禁言:古人认为便中应闭目禁言,守神入舍,气不能散。
【老年人保健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1、老年人无需担心体重超标或肥胖。 俗话说难换老来瘦,可见老年人肥胖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跟其他的肥胖是一样的,还是因为热量摄入过度,囤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所致,其实肥胖是一大健康隐患,很容易引发心脏病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2、如果没有体重问题,那么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美专家表示,即使你身材苗条,糟糕饮食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3、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 威尔曼博士表示,老人经常不吃饭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问题。早晨食欲最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饿,午餐和晚餐也一定要吃点东西。
4、口渴时喝水,就不会脱水。 利希滕斯坦博士表示,由于生理变化的原因,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建议老人天天保持恰当的饮水量,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
5、一餐饭吃一半留一半,省钱又省时。 专家表示,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关键营养缺乏,食物也容易变质。由于老年人嗅觉减退,有时难以闻出变质食物气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议剩余饭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应彻底烧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