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外科 > 正文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是什么_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症

导读:我们都知道,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体一旦失血超过总量的30%就会导致昏迷甚至是死亡,就算是健康的年轻人也会承受不了,由此可见血液对我们生命所起到的维持

我们都知道,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体一旦失血超过总量的30%就会导致昏迷甚至是死亡,就算是健康的年轻人也会承受不了,由此可见血液对我们生命所起到的维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区别有哪些】

  (一)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1、广义上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2、狭义上心源性休克是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

  2、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是什么】

  1.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该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效应急措施,止血带应用也十分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2.大量快速补液

  随输液通道的建立,立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对严重休克,应该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随后最好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为了救命,可以输同型的或O型的浓缩红细胞。特别是在应用平衡盐溶液后,在恢复血容量中,尚不能满足复苏的要求时,应输浓缩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达到10g/dl以上。但对出血不止的情况,按上述方法补液输血是欠妥的,因为大力进行液体复苏,会冲掉血管中的血栓,增加失血,降低存活率。为此,特别在医院前急救中,使用高张盐溶液达到快速扩容的作法尚有争议。

  3.针对大量失血的治疗

  在针对大量失血进行复苏之后,即在为补偿失血而给予输血之外,还应该再补给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便适应体液分离之需。

【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

  2、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朋友都经历过休克,可是大家知道吗有很多的人只是休克只是暂时性的晕倒,其实休克是有很多的种的,所以当我们发生休克的时候要及时的到相关的医院检查治疗哦。

【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症】

  与创伤性休克相同,失血性休克易并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对休克患者需及时进行抢救。

  1、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2、血栓有关表现:

  (1)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

  (2)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

  (3)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

  (4)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

  (5)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5、原发病症状。

【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继发于体内外急性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或有液体(水)严重摄入不足史。

  2.有口渴、兴奋、烦躁不安,进而出现神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3.表浅静脉萎陷,肤色苍白至紫绀,呼吸浅快。

  4.脉搏细速,皮肤湿冷,体温下降。

  5.收缩压低于12.0-10.6kPA(90-80mmHg),或高血压者血压下降20%以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

  6.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测定有助于监测休克程度。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wk/2767.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