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五官科 > 正文

感觉喉咙里面有痰吃什么_痰多是怎么回事_最佳化痰止咳食物排行

导读:喉咙里有痰可能是寒痰、风痰、热痰、湿痰、燥痰这五种,如果靠药物来治疗的话需搞清楚是哪种类型的痰才能对症下药。就目前来说,鲜竹沥水、复方竹沥水(祛痰灵)、痰咳净等是治疗

喉咙里有痰可能是寒痰、风痰、热痰、湿痰、燥痰这五种,如果靠药物来治疗的话需搞清楚是哪种类型的痰才能对症下药。就目前来说,鲜竹沥水、复方竹沥水(祛痰灵)、痰咳净等是治疗喉咙有痰的常见中成药,治疗效果不错。一遇变天或是季节更替就容易伤风感冒,还总伴有咳嗽,那么你知道止咳化痰的偏方都有哪些吗?

【止咳化痰的偏方】

  1、止咳化痰桑杏饮(甜杏)

  原料:止咳良药杏仁分苦、甜两种,入药的是苦杏仁。苦杏仁治实证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老人咳嗽。

  制作:甜杏仁炒熟

  用法:每日早晚嚼食7至10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

  功效: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2、桑杏参茶饮

  原料:桑叶10克,杏仁5克,沙参5克,象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

  制作:材料加水煎服。

  用法: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适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的风燥伤肺者。

【感觉喉咙里面有痰吃什么】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花12克。

【中医推荐止咳化痰的小偏方】

  一、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材料: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方法:

  1、首先需要将准备好的山药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山药放到锅里,倒入清水直至山药被水淹没,然后选择旺火煮。

  等到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

  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

  3、将炒锅放到或上,然后再滤入盘内的汤汁,再倒入100克左右的清水,加入150克的白糖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锅浇上山药上即成。

  功效: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久食补肾强身。

  二、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材料: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功效: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最佳化痰止咳食物排行】

  TOP1雪梨

  食物简介:常见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

  润肺原理: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都对肺有保养功效。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食疗用法:可直接食用。

  TOP2银耳

  食物简介: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毒。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

  润肺原理:同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更温润,比雪梨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同时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

  TOP3蜂蜜

  食物简介: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润肺原理: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最易吸收,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有机酸和微量元素,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

【痰多是怎么回事】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第三、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四、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wg/5985.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