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内科 > 正文

​老年疾病有哪些典型特征?_老年呼吸疾病的保健

导读: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老年人年龄增加,体质越来越差。一些疾病在老年人中发作的几率很高,那么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希望这些知

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老年人年龄增加,体质越来越差。一些疾病在老年人中发作的几率很高,那么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们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春季要当心哪些疾病】

  春暖花开背后暗藏“杀机”

  每年初春,医院里都会挤满了因气候冷暖失调而致的流感、肺炎等疾病的患者。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体质较为虚弱,免疫力整体下降,稍有不慎就会染病,尤其是如下几种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传染病。此病传播力极强,且易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酸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痛。

  肺炎

  肺炎是65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呼吸道老化,支气管上皮萎缩,杯形细胞增生,清除功能下降,加之胸腺退化,免疫T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差,易患肺炎。

  肺结核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资料显示,肺结核较多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春天。据北京地区一组研究资料显示,老年人患肺结核为儿童的26倍,比青年人高70%。老年人肺结核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或有点气喘、乏力,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医学气象学研究认为,早春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寒冷天气随时可能出现,即所谓“倒春寒”。寒冷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一些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和脏器功能退化,很难适应气温骤升骤降的变化,轻则难受,重则突发意外。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后潜伏在体内,当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再次活动,造成沿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

  为什么同是老年人,有的人一年四季大病小病不断,有的人却很少得病?为什么同是面对乍暖还寒的气候,有的人一击就倒,而有的人却安然无恙?

  这是由于每个老人的免疫系统因个体差异而强弱不同。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柏格尔博士的论着,人体80%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由此可见,免疫系统对身体的健康起关键的作用。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老年人一旦得病,身体完全康复得好长一段时间。因此,增强老年人免疫力,让免疫系统能够积极、有力防御,是对付因气候冷暖突变而引发疾病的最好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平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心情开朗。对于需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老人来说,除了要做到以上几条外,还应适当地补充一些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物质。比如时间晶体·全蒜,其包含了大蒜所有活性物质,具有强力杀菌、清洁体内各种毒素的作用。长期服用后,能有效地提升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全蒜中的蒜辣素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淋巴免疫细胞及时将细菌、病毒等入侵异物清除。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多姿多彩、充满希望的季节。希望每个老年人都能养好自己的身体,过一个阳光明媚的灿烂春天。

【​老年疾病有哪些典型特征 】

  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

  1、高血压

  高血压本身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引起的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并发症己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一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易合并心、脑、肾的损伤,如高血压患者得冠心病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合并心力衰竭则增加6倍,而且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是名副其实的“无声杀手”,高血压的危害由此可见。

  正常人一天中血压波动幅度在20—3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波动幅度较年轻人大。血压变化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有少数患者在凌晨5时--6时起床时血压猛增到峰值。因此,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

  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这对预防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老年高血压病人选择食物时,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主要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另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绪,做到清心寡欲,坦然处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自得其乐。这样会有利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血压也会自然下降,并保持稳定。

  2、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已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共同点,但老年糖尿病还有其不少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

  合理安排饮食是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措施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是要及时改变膳食量等。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都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2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一定要记得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这一点对于控制老年人的糖尿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这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强钙质流失严重,对钙的吸收能力也逐渐下降。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已发生骨折为定义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被誉为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平时症状并无特异性,不检查很难发现,只有骨折了才会查出此病。并且本病危害性极大,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思域各种合并症者高达20%,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饮食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老年人要多食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的不足。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4、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增多与一些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有关。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猝死。心电图、心肌酶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控制血压、血脂、体重和戒烟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生活应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休养环境应舒适安静,室内保持温湿度适宜和空气新鲜,并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服,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避免引起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如活动过量、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饱、受凉等。特别需要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1~2天大便1次,必要时可服缓泻剂,避免大便用力。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由心肌缺血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病急发率和猝死率,以上午6~12时最高,尤其是睡醒后头3个小时心脏最容易“闹事”。专家们称这段时间为冠心病发病的“清晨峰”,可运用这一生物节律掌握用药时间。每天服用1~2次能缓解发作症状的药物,最好在清晨和午睡前服用。

  了解了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哪些以及相关的内容,小编提醒您,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常见的老年疾病。

【老年呼吸疾病的保健】

  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人死亡的五大病因之一,而气管炎、肺气肿则是该系统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二种。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粘膜逐渐萎缩,分泌机能下降,内脏器官功能衰退,使呼吸机能减弱,体内吸入和排除的气体量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废气的排除和新鲜空气的吸入。老年人全身免疫力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也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中国大约有2/3的人,有吸烟的不良嗜好,烟是慢性气管炎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对于慢性气管炎不积极防治,发展下去可形成肺气肿、肺心病,给老年人增加了痛苦,只有积极开展预防保健,才能使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

  (一)广泛开展饮食保健。膳食有瘦肉、鸡蛋、牛奶、鱼、大豆及豆制品。因豆制品中含有卵磷脂,对修复损伤的细胞组织有重要作用;常食百合、木耳、丝瓜、蜂蜜、海带、莲子、藕、核桃、梨等食物,对祛痰、平喘、润肺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有哪些】

  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有哪些?

  1、眼睛炎症

  老人流泪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结膜松弛症等。子女应注意观察老人的日常表现,如果发现老人经常有眼泪汪汪、擦拭眼睛、迎风流泪等情况,一定要尽早督促并陪同老人去医院检查。

  2、老花眼病

  老花眼是因人老后水晶体(晶状体)硬化或部分硬化,对光感调节不足,致使光线的焦点不能准确聚集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后面,使看近距离的物品和文字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一般人在40岁左右都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花。

  3、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常见眼病。老人发生白内障大多与年龄相关,主要是由于年龄引起的晶体代谢异常所致。我们在生活中要留意父母视力的变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度数合适的眼镜变得不清楚了,这也可能是白内障发展的表现,发现问题应及时到医院确诊。

  4、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老人常见的致盲眼病,该病可能与长期慢性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如果老人出现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要考虑到有可能是出现了眼底病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老人是否有视物变形、视野中有暗点或视力下降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5、干眼症

  干眼症是老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引发干眼症的原因很多,老人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病等。子女平时要注意老人是否有眼干、眼痒、异物感、烧灼感、容易疲劳等症状,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可用加湿器适当提高环境湿度,让老人少吹风、少吹空调,减少注意力集中的工作等,来配合缓解眼部不适。

  6、眼睑内翻

  眼睑内翻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7、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是老人比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发病情况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迅速,伴有明显症状。发作时,眼红、眼痛、眼胀,并伴有头部胀痛、恶心、视力急速下降,重者仅能看到亮光,如发生上述情况要马上到眼科检查。由于高眼压也可引起头痛和恶心,因此当老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忘记排除青光眼的可能。

【老年人易发六种疾病】

  老年人常有的疾病有哪些?

  1、贫血

  贫血不是独立疾病,老年人尤其常见继发性贫血,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肾病、慢性感染都可能是主要病因。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伴有贫血症状。

  当老人出现乏力、心慌、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可到医院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问题。若是贫血,需先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为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一个月就能见效。

  饮食中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等,促进铁吸收。

  2、尿失禁

  尿失禁可严重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正常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尿在身上还可能带来皮肤发炎或褥疮等问题。

  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8.9%,女性约为37.7%。然而,由于老人更爱面子,对此羞于启齿,导致就诊率极低,治疗常被耽误。

  3、痴呆症

  痴呆症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损坏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开始是“近事遗忘”,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了;随着病程进展,远期的事也会忘掉;到最后不认识亲人,出门找不着家,不懂得躲避危险。

  老年痴呆虽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正确服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程。最新研究发现,84%的轻度痴呆患者可以通过大脑“健身”计划得以缓解,包括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地中海饮食(其中包括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度锻炼、合理减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4、慢性疼痛

  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80%的明显疼痛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疼痛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果慢性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等。然而,很多老人因为不了解慢性疼痛的后期影响,往往只是靠随便吃点止痛药解决。

  5、干燥症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是老年人常见的不适症状,却未必都是正常衰老所致。老人泪腺、唾液腺、皮脂腺逐渐萎缩,泪液、唾液、皮脂分泌减少,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干燥问题,但除了上述生理变化,还有一种被称为“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病,也会导致口眼干燥等症状,同时还会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等。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相对多见。

  老人一旦出现干燥症状,不论是否为“干燥综合征”所致,都应增加饮水量,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山楂、杏、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刺激唾液分泌;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看,常做眼保健操;经常涂抹护手霜、护肤乳。如果上述措施缓解作用有限,建议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nk/234.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