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去医院看病时,许多人都会被安排去做各项检查以确定病情,验血、做CT等检查都十分常见。受相关思想的影响,许多患者对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做CT会致癌”便是其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担忧。
一、做CT是否会致癌?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这一发现时至今日在临床医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x射线并不完美,无法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当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壮大,CT的出现有一次给医学检验学带来了新的革命。人们利用X光给身体不同层次拍更多片子,数据在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更加细致立体地反映身体组织的真实情况。因此,CT本质上还是X光技术,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因为CT要在不同层次拍摄更多的片子,人体和X射线的接触时间也会更久,辐射也会比单纯的一次x射线检查更大。一次单纯x射线检查的放射吸收剂量大约为0.1mSv,而一次正常的局部CT则可能达到7mSv左右。X射线作为一类致癌物,在长时间大剂量照射下的确会导致癌症发病率骤然增大。当然,为了明确诊断而偶尔进行一两次的CT检查通常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频繁做CT或做非必要的CT检查的确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二、哪些人最好别做CT?
1、孕妇
基于CT所带来致癌、致畸风险方面的考量,孕妇在原则上要避免CT检查,X线照射对于孕妇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孕妇在怀孕8到25周期间接受高剂量辐射检查会使致畸风险成倍增加,因此,孕妇应注意避免进行CT检查。
2、儿童
CT的致癌风险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效应,但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仍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检查手段。因此,若无必要,儿童应避免进行CT检查。若病情需要,则应着重注意头部和甲状腺等部位的保护。
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查手段,对于CT的临床应用也需要辩证看待。诚然,CT对于疾病诊断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CT比单纯的X光片有了更强大的分辨力,对于部分严重性疾病的诊断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看待CT检查应理性中立切不可因噎废食,对CT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听取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结合自身情况才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