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人体排便次数明显的超过了平时习惯的频率,且大便较稀,水分增加,每日的排便量超过了两百克,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及脓血、黏液等。腹泻常会伴有排便急迫感和肛门不适以及失禁等症状。在临床上的腹泻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腹泻的病因
1、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感染导致的腹泻。
2、食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中毒的情况。
3、泻药等药物的影响。
4、其他疾病,如食物过敏或肠道疾病等。
二、慢性腹泻的病因
1、肠道感染性疾病引发的腹泻。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如尿毒症性肠炎。
3、肠胃肿瘤。
4、小肠吸收不良。
5、肠动力疾病。
6、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7、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三、腹泻的检查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2、粪便检查,分离细菌进行培养观察。
3、X线检查。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5、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7、血清及尿中肠胃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四、腹泻的治疗
1、找出引发腹泻的病因,并对症治疗。
2、一般治疗,如纠正酸碱平衡或营业不良,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3、使用粘膜保护剂。
4、使用微生态制剂。
5、使用止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