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经常崴脚会不会成为习惯?保护踝关节还得看这几点

导读:有时人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可能崴脚,或在爬楼梯时稍不留意踩空也会崴脚,崴脚可以说是日常多发的现象。崴脚后一般通过一个星期左右的休养即可恢复,但有些患者在恢复后仍会

有时人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可能崴脚,或在爬楼梯时稍不留意踩空也会崴脚,崴脚可以说是日常多发的现象。崴脚后一般通过一个星期左右的休养即可恢复,但有些患者在恢复后仍会再次崴脚,这是怎么一回事?崴脚真的会成为一种经常性的习惯吗?

经常崴脚会不会成为习惯?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在生活中十分多见,自然而然,人们对崴脚也就不以为意。而在之后即使崴脚处痊愈,损伤仍可能会在旧位置上反复出现,养成经常崴脚的习惯。其实这种经常崴脚的出现是一种病,在医学上称之为习惯性崴脚,习惯性崴脚并非凭空出现,与这几个原因有很大的关联:

1、由于踝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在跖屈时很容易造成内翻或外翻扭伤,再加上走路姿势异常,脚掌受力不能合理分配,即使在走平路,也很容易出现踝关节反复扭伤。因此走路姿势的纠正十分重要。

2、由于崴脚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人们对其重视态度也就相应降低,因此人们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往往会因为处理不当或未及时治疗而留下病根,导致韧带松弛,踝关节的稳定性变差,进而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久而久之,演变成习惯性崴脚。

3、习惯性崴脚也可能是肌肉力度不足所致。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等肌肉均有参与跖屈,其中比目鱼肌最为重要,因为其能是保护踝关节的重要肌肉,往往经常崴脚的人就是因为比目鱼肌力度或耐力较差,导致难以维持足部跖屈。因此对于肌无力造成的习惯性崴脚患者可以多加强对肌肉的耐力训练,特别是比目鱼肌,以起到保护踝关节,减少习惯性崴脚的出现。

俗话说的好,伤筋动骨一百天,即使是轻微的崴脚,也不能随便处理,不予理会,否则很容易造成踝关节不稳而引发习惯性崴脚的出现,隔三差五地崴脚只会给生活造成不便,因此为避免习惯性崴脚的出现,切记,即使是轻微的脚踝扭伤,也应及时处理、治疗,这样才是爱护关节的正确表现。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47683.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