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异常灌注是指肝脏出现局限或弥漫性的血供异常,多以肝脏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强化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往临床应用单螺旋或双螺旋CT进行同层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也有发现,但认识不足的情况同样存在。所以目的要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异常灌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知道其癌症的危害性。
肝脏是机体中的双重供血器官,同时接受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双重供血,两套供血系统均经脉管、肝窦以及胆管周围等存在一些血管交通支,但是当由于一些病理因素造成局部血管回流障碍时,从而引起血供异常通道形成,出现肝脏局部动脉的血液供应改变,临床表现为肝脏影像学增强CT图像上的异常变化,从而反应肝脏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原发性肝癌出现异常灌注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肝脏动静脉的分流,系肿瘤细胞直接侵犯肝脏动静脉系统形成动静脉瘘引起,造成相应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减少以及动脉血流的增加。不少研究人员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原因在于门静脉阻塞,由于肿瘤细胞或门静脉内的癌栓直接侵袭门静脉造成门静脉压迫从而引起血流骤减,肝脏局部动脉血流供应代偿性增加,在肝脏周边发生,肝门静脉区域血液供应进而通过海绵样变的侧支循环来提供,肝脏动脉血管内血流可经过脉管或肝窦等途径进入门静脉血流以弥补门静脉血流减少的不足,以动脉血管的一过性强化为主要表现。
在临床进行原发性肝癌动态增强扫描时影像学表现为动脉期病灶的周围或远离部位的肝实质内形成亚段、分叶或分段均匀高密度强化影,在门静脉扫描期则转变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肝脏异常灌注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的节段性、楔形及片状影,不存在占位效应。肝脏血流灌注异常是机体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的反映,然而非肿瘤或者其他病灶不存在此项变化,因此在日常临床诊断工作中不能将此误认为实质性病灶。正确识别患者肝脏异常灌注有利于探寻肝脏内实质性病变,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