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这一情况,可能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习惯性崴脚又称踝关节的功能性紊乱,这一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机体的踝关节第一次发生扭伤后,其脚踝部位的韧带发生了损伤的情况而变得松动导致的。那么,究竟要如何克服习惯性崴脚的发生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医师曾参军教授解释,一般将由于机体保护能力不强而出现的二次或多次崴伤,称为习惯性崴脚。而要想克服习惯性崴脚这一情况,大家应当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在运动前,应当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踝关节。还要尽可能穿合适且支撑性好的鞋子,在不平整的地面走跑跳的时候,要尤为小心。
在运动的时候,一旦出现有踝关节疼痛的情况,应当要立即停止运动。在出现崴伤情况后,应当要应用POLICE原则(防止再受创;适当负重;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进行处理。
曾参军教授提醒,在受伤情况发生后,要及时选择适当的护具进行保护,以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伤后48小时内做冰敷,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次以上。踝关节发生扭伤后的第二天,此时大家应当要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尽最大向不同方向活动踝关节,以保护好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并且,弹性绷带包裹可减轻踝关节肿胀,在包扎工作结束后,要注意抬高患肢。此时将其患肢抬高的高度至少要超过心脏的位置,以更好加速其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运动时多加注意热身,平时多注意活动脚踝,可以多对脚踝进行按摩。
指导专家:曾参军,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3D打印骨科精准微创治疗,足踝畸形矫形、足踝伤病、大段骨缺损、骨髓炎、骨不连、严重骨盆髋臼骨折、四肢多段粉碎骨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老年骨折疏松骨折微创治疗等各种畸形矫形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