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腊肉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腊猪肉、腊肠、咸鱼等。很多人认为,吃腊肉会致癌。但事实上,吃腊肉的确会增加致癌几率,但不一定会得癌症。
首先,明确一点的是,腊肉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酸盐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会转化成一种叫二甲基亚硝酸胺的物质,是会致癌的,所以香肠、腊肉等腌制的肉类都有致癌物质。因此,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建议食用这些腊肉,尤其是不建议长期吃、多吃。
既然摄入了致癌物质,为什么不一定就得癌症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解释,经常吃腊肉的确是摄入了致癌物质。但癌症的发生,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被致癌物质刺激,正常细胞变异成癌细胞,再从单一的癌细胞发展成肿瘤。正常细胞的生长过程经历无数个环节,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都不会成为癌症患者。
但是,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就算出现了癌细胞,照样可以识别并杀灭,就不会成为癌症患者。举个例子,香烟同样含有致癌物质,有些人一辈子吸烟也照样能活到99。研究表明,这类人过滤香烟有毒物质的能力很强,致癌物质停留在体内的量较少,致癌的风险也比一般人要小。所以,吃腊肉不一定就会得癌症,但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李家平教授提到,对于腊肉,是不建议吃,就算喜欢吃,也不宜多吃和长期吃。腊肉虽美味,真的非常喜欢,那就慎吃。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癌症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例如饮酒、吃加工肉食、运动过少、熬夜等,都要摒除。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例如苹果、西瓜、杨桃、香蕉等。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去运动,例如练瑜伽、慢跑、打打篮球、爬爬山等。
指导专家:李家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长期从事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