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出生之后,在月子里如果受到光照太强的话,会对宝宝的眼睛造成损伤。所以,一般都让宝宝呆在室内,尽量减少光线的接触。但是,又有一些人认为适当的接触一些光,反而更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那么,宝宝月子里到底要不要见光呢?
实际上,对于新生儿来说,感知觉是孩子最先发育的,而视觉又是感知觉里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从小开始就要适当的接受这方面的刺激,更加有利于感知觉的生长发育。眼睛会为新生儿提供外界大部分的信息,越早受到适当的刺激,反而越有利于新生儿大脑的生长发育。总的来说,在月子里适当的让宝宝见一些光,可以刺激视觉的形成,促进大脑的发育。
宝宝视觉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具体分析如下:
1、前三个月,宝宝眼睛的聚焦就开始慢慢形成。在这三个月内,眼睛的搜索和跟踪能力也在慢慢发展,可以慢慢的跟随一些移动比较缓慢的物体。并且,可以适当的区分一些颜色。
2、第六个月时,宝宝的视力相当于成人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可以看清一些移动比较迅速的物体,而且还可以区分颜色的深浅。
3、当宝宝生长发育到两岁的时候,视力水平基本上跟成人差不多了,基本上发育完全。
因此,宝宝出生的前几个月,对视力的发育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时期得不到足够的光线刺激,会对日后的视力造成影响。
怎么样让宝宝接受光照刺激最好呢?具体分析如下:
1、尽量一天中多几个时间段让宝宝接触到外界光照环境,时间可以比较短。同时,还要让宝宝多接触颜色鲜艳的物体,有利于提高宝宝的灵敏度。
2、多多锻炼宝宝的反射反应,例如光照比较亮的时候让宝宝多加活动,光照比较暗的时候让宝宝进行睡眠。
3、尽量让宝宝接触正向的物品,不要让宝宝看倒向或者反向的食物,不仅会影响宝宝正常的判断,还容易引起不适的感觉。
4、可以在宝宝脸上放一张小手帕类的物品,透气性要好,然后不停的掀起遮住。以此来锻炼宝宝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从而刺激宝宝的视力发育。
5、经常抱起孩子,让孩子多接触一下远方的景物,既对视力发育有一定的刺激,又能使眼睛得到暂时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