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孕期尿频对胎儿的影响_尿频的病因_尿频的诊断

导读:尿频既可以是生理性、精神神经性的,也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导致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炎症、异物、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尿频既可以是生理性、精神神经性的,也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导致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炎症、异物、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孕期尿频对胎儿的影响】

  怀孕后,女性体内的血液大量增加,致了大量额外的液体通过肾的“加工”后,进入膀胱,从而出现尿频;而且,怀孕后逐渐膨胀的子宫压迫了膀胱,尿频的现象自然就会出现。

  随着孕期的进展,准妈妈的排尿频率和尿量都在增加,孕妇不要因此而感到情绪低落。

  尿频是怀孕的正常现象,这种尿频不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检查也物异常发现,不需治疗。但是在 妊娠期多种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也可出现尿频,并常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检查异常,就需要立即就医。

  所以,怀孕后如果仅仅是尿频现象,那么不要担心,胎儿也不会有什么异常。但是要注意在这段期间防治泌尿系统感染,特别应注意减轻子宫对输尿管的机械压迫,减轻其扩张和尿液的淤滞。

  休息时要注意采取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侧卧可减轻子宫对于输尿管的压迫,防治肾盂、输尿管积存尿液而感染。同时要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淋浴或清洗外阴,防止局部病菌的滋生。

  专家提醒:宝宝出生后,尿频很快就会得到缓解。但在产后的头几天内,女性小便的频率和尿量会比怀孕时还高,这是因为身体要排出怀孕期间体内滞留的额外液体。几天后,女性小便的频率就可以恢复到怀孕前的正常状态了。

  如果准妈妈们在怀孕期发现多渴、多饮、多尿的三多症状,而体重却不增长,就应该去医院排除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

【尿频的病因】

  1.男性尿频

  (1)尿量增加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的感觉。

  (2)炎症刺激膀胱有炎症时,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他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症,俗称“三尿症”。

  (3)排尿功能障碍某些因素,例如前列腺炎可引起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与残余尿形成,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不仅可将病原体带入,也可直接刺激前列腺,诱发无菌的“化学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异常和骨盆区域疼痛等。许多前列腺炎患者存在多种尿动力学改变,如:尿流率降低、功能性尿路梗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等。

  (4)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5)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6)精神神经性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2.女性尿频

  导致女性尿频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1)精神神经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频,一般表现为时多时少,明显有精神作用的“迹象”。精神紧张引起的尿频,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尿频影响学习、工作、休息者,可进行心理治疗和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特别是一些长期的、严重的尿频,应认真进行有关检查,不可轻易诊断为精神神经原因引起的尿频。

  (2)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等。

  (3)炎症刺激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外阴炎等也可能出现尿频的原因。在炎症刺激下,可能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

  (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3.小儿尿频

  (1)不良习惯有家长在小儿很小就经常把尿,容易形成膀胱没有充盈满就排尿的习惯,久之导致膀胱只有少量小便也会有尿意。

  (2)包皮过长、包茎男孩可能由于尿液残留在包皮囊内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3)尿路感染除了尿频,排尿时有疼痛感,有时还可能发热。

  (4)精神因素有的孩子可能偶尔一次尿床,受到责备,担心以后再尿床,于是出现频繁排尿。

  (5)蛲虫症由于蛲虫爬至尿道口而引起尿频,以女孩多见。

【尿频的诊断】

  1.生理性

  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2.病理性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尿性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

  (2)炎症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3)神经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见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癔症,神经源性膀胱。

  (4)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表现为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少。见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5)尿道口周围病变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和尿道旁腺囊肿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尿频的要点】

  1.了解尿频程度,单位时间排尿频率,如每小时或每天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和每次排尿量。

  2.尿频是否伴有尿急和尿痛,三者皆有多为炎症,单纯尿频应逐一分析其病因。

  3.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腹痛腰痛,乏力盗汗,精神抑郁,肢体麻木等,如有以上症状应作相应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5.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前是否有明显原因,如劳累,受凉或月经期,是否接受导尿、尿路器械检查或流产术,这些常为尿路感染的诱因。

  6.有无慢性病史,如结核病,糖尿病,肾炎和尿路结石,这些疾病本身可以出现尿路刺激症状,也是尿路感染的易发和难以治愈的因素。

  7.有无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史,发作间隔有多长,是否做过尿培养,细菌种类有哪些以及药物使用的种类和疗程。

【尿频的偏方】

  偏方一:

  组成:韭菜籽6克,水、酒各半。

  用法:韭菜籽研末,水酒各半调服,小儿酌减。

  主治:尿频。

  偏方二:

  组成:鸡肠1~2条,黄酒或米酒适量。

  用法:鸡肠洗净切段,油炒将熟,加入黄酒1汤匙及少许盐食用。

  主治:尿频,夜尿多。

  1.小便频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再方(阳萎)。用嫩鹿茸一两(去毛切片),加山药末一两,装布袋内,放入酒坛七天,然后开始饮服,每服一杯。一天服三次。同时将酒中的鹿茸焙干,作丸服。此方名“鹿茸酒”。

  3.再方(消渴饮水)。用野鸡一只,加五味煮汤喝,肉亦可食。

  4.尿频。把茴香(不定量)掏净,加少量盐,炒研为。

  偏方三:

  丁桂暖脐贴,贴在神阙穴(脐部),其效果不亚于任何敷脐药,药店有售。

  治疗尿床首先需要知道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遗尿症?如果是原发性遗尿,还必须知道是什么类型。

  江阴市人民医院板桥门诊部遗尿专科根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把该病分为四型,对选择治疗方案时具有参考价值。

  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经常≥2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觉醒障碍型:尿湿后仍沉睡,难唤醒,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节障碍。

  混合型:a.昼夜尿频+觉醒障碍,b.昼夜尿频+夜间多尿,c.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原先认为遗尿症的治疗是世界难题,近二年来在SNM骶神经调节疗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31415.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