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小孩肠道细菌感染应该怎么办_细菌感染的征兆_细菌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导读:现在的小孩家长们总是细心呵护,可是却出现了很多肠道细菌感染的问题。例如给小孩暴饮暴食,给予的食物过多甚至是肠胃感染所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腹泻等状况不知道是什么

现在的小孩家长们总是细心呵护,可是却出现了很多肠道细菌感染的问题。例如给小孩暴饮暴食,给予的食物过多甚至是肠胃感染所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腹泻等状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该怎样面对,很是忧伤,不知道怎样是好怎样是坏。小孩肠道细菌感染应该怎么办?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细菌感染的征兆】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

  发病急骤,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咽痛、哭闹、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各处,以舌、唇内、颊黏膜多见。初起为黏膜充血水肿,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散在、聚集后融和均可见到表面披有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但留下溢血的创面,不久又被假膜覆盖。

  细菌性阴道炎:

  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由于碱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类释放,故表现为性交时或性交后臭味加重,月经期阴道PH值升高,故经期时或经期后臭味也可加重,患者外阴有不适感,包括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一般无明显时间性,但在休息状态及心情紧张状态下痒感更加明显,尚有不同程度的外服灼热感,有的患者出现性交痛,极少数患者出现下腹疼痛,性交困难及排尿异常感,阴道粘膜上皮在发病时无明显充血表现。

  细菌性肠炎:

  发热、腹泻、粪便有粘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后重感,即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

  细菌性皮肤病:

  1、起病较急,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2、数小时后局部出现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疱壁较厚,内容物清亮或浑浊,自觉灼热及疼痛,可伴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发生于面部者,红斑先从一侧开始,逐渐蔓延扩大,跨越鼻梁到达对侧面颊,形成蝶形红肿,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后可扩散到头皮及下颌边缘而使整个面部红肿,可因眼睑明显肿胀而睁眼困难。发生于小腿者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痛。

  细菌性肺炎

  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脓性,金葡菌肺炎较典型的痰为黄色脓性;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肺炎杆菌肺炎为砖红色粘冻样;绿脓杆菌肺炎呈淡绿色;厌氧菌感染常伴臭味,抗菌治疗后发展至上述典型的痰液表现已不多见,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部分有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后者易误诊为急腹症,全身症状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小孩肠道细菌感染应该怎么办】

  (一)治疗

  1.急性细菌性痢疾 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

  (1)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根据现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敏感有效的药物如下:

  喹诺酮类药比较敏感列为首选。至于喹诺酮类药对小儿的毒性反应,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喹诺酮类药在小儿中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中华儿科杂志(1996)组织全国专家讨论,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0~15mg/kg,疗程不要超过7天。

  ①诺氟沙星(,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5~7天。

  ②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10~15mg/(kg·d),分3次口服,亦可用等渗氯化钠或葡萄糖稀释于100~3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min。

  ③吡哌酸:15~30mg/(kg·d),分3次口服。为第二代喹诺酮,疗效逊于上述第三代喹诺酮,副作用相对较多,已趋于被淘汰。

【小孩肠道细菌感染如何检查】

  病原菌检测

  一、标本的采集

  二、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1、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通常用光学显微镜油镜头,放大1000倍左右观察细菌的形态,而细菌的内部超微结构,则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方能观察.

  2、染色法

  ⑴ 单染色法 用单一染料染色,可以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特点,但不能鉴别细菌.

  ⑵复染色法 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染色,可将不同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外,还能鉴别细菌,最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法。

  3、培养分离和鉴定

  是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4、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5、其他检测法

  6.辅助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

  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人体因素:

  当皮肤粘膜有破损或发生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

  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

  细菌因素:

  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

  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破损后细菌易于从此处侵入体内,挤压皮肤炎症部位或脓肿时细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

  严重烧伤时,创面为细菌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又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故极易发生感染。尿路、胆道、胃肠道、呼吸道粘膜受破坏后,若同时有内容物积滞、压力增高,细菌更易进入血中,保留导尿管、静脉等血管内留置导管、人工辅助呼吸时插管等,也使细菌易于侵入。

  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进入血中的细菌迅速被血中防御细胞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所清除,而患肝硬变、糖尿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病者,可因代谢紊乱、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易招致败血症发生;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放射治疗亦是导致败血症发病率高的原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虽被抑制或杀灭,而一些耐药菌乘机繁殖,亦可酿成败血症。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本文链接: http://www.clcf.cn/bk/20727.html
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